20萬公里后,「德系、美系車與日系車」之間的優缺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2022/11/21

無論是家用車還是豪華車,日系與德系之間的競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很多人認為日系車省油、耐用、毛病少,德系維修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下面來「揭開」日系與德系真實的差距。

為什麼普遍都認為德系車開久了之后小毛病比日系車多?果真如此嗎?

燃油車核心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三大件,可以說「三大件」的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輛車的整體質量,而三大件技術水平又來自自主研發、工業基礎、造車工藝等方面。在這些方面,日系車與德系車差異較為明顯。

造車是一個復雜的工業體系,它拼的是工業基礎,材料、工程、力學、工藝等等各個學科領域緊密配合,德國機床工業基礎雄厚,幾乎引領了二次工業革命,自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了第一輛內燃機汽車,之后進入20世紀初,奔馳、寶馬、奧迪、大眾等德系品牌車企相繼誕生。

同一時期還有凱迪拉克、福特、雪佛蘭、別克等美系品牌,德國與美國在造車機床工業基礎方面遠遠領先日本,日產、豐田、本田等日系車企普遍都在1930年之后,但是,二戰結束后,日本為了發展經濟,開始以汽車、電子、機械等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同時在機床制造技術方面也得到了美國大力扶持。

以至于短短十余年后成為繼德國、美國之后的第三大汽車工業國,在汽車工業基礎方面,德系、美系、日系都很成熟了,差距并不明顯,真正的差距主要還在于造車理念、造車工藝、市場定位等方面。

差距一、造車理念

在德國,汽車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也可以說是一種「把玩」的機械器械,他汽車對于他們來說,交通工具只是其中一種用途,更多在于「享受」生活,也正因為如此,德系豪華車型非常多。

德系車更注重研發一些新技術,更注重汽車的機械性能,比如說,德系車普遍鐘情渦輪增壓發動機,大眾研發雙離合等,正如「開寶馬、坐奔馳」一個注重車輛底盤調教、車輛機械操控性能,一個講究舒適性,享受型。

而日系車的發展深受國情影響,資源匱乏是其中面臨的大問題,在這種環境下,更多講究經濟實用,經久耐用,省油、簡單是大部分日系車的風格,并不像德系車普遍追求動力性能。

在造車技術方面,日系車顯得較為保守,遠不如德系車那麼激進,喜歡使用成熟技術,比如日系車絕大部分車型一直以來都喜歡自然吸氣發動機。

一項新技術,需要經過反復驗證之后才會使用在新車型上,更多時候是在成熟技術上進行改進升級,比如日系車在發動機熱效率、發動機可變氣門等技術方面從沒有停歇,目的就是提高經濟性。

德系車普遍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追求較高的動力性能,這樣對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技術要求也會比較高,車輛結構、工藝也會更復雜,越復雜自然問題相對也會更多,尤其像渦輪增壓發動機,它本身對各個零部件的要求都會比較高,越是精細,車輛開得越久,小問題自然也就會越多。

自然吸氣發動機,發動機功率偏低,相對渦輪發動機來說略微簡單,越是簡單問題越少,這就好比說,5萬的五菱宏光與30萬的奧迪,為什麼總感覺五菱宏光更經久耐用?更多因素在于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都是采用早些年較為成熟的基礎技術,配置簡單,再加上心理因素。

差距二、三大件技術水平

談及日系車,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本田發動機質量好,具體來看看它的發動機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本田擁有VTEC、i-VTEC、地球夢三大全球領先技術,i-VTEC即可變氣門升程技術,它是VTEC技術的升級版,簡單來說,通過控制進氣時間、進氣量、噴油量、點火角等程序,最終提升發動機熱效率,使得車輛油耗、動力、NVH等性能得到提升。

主要針對1.5L、2.0L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搭載地球夢發動機的車型很多,如雅閣、思域、冠道等,綜合性能的確比同級其他德系車更具優勢。

但是從整體發動機水平來看,從全球

「沃德十佳發動機」排行中可以看出,發動機技術幾乎都被德系、美系、日系占據,在中高端車型中,德系車優勢很明顯,比如奔馳的V8、大眾的W12、寶馬的直六都是一個時代的印記,而在中低端車型中,一直是日系占據優勢。

在變速箱技術方面,全球排名前三的變速箱有在德國和日本,德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變速箱廠商:采埃孚變速器,而愛信變速器、捷特科變速箱均來自日本,為了繞開技術壁壘,大眾一直在研發雙離合變速箱,在變速箱領域,日系、德系、美系難分高下,各有各自的優勢。

在底盤技術方面,德系車當之無愧,近百年的技術沉淀,有日系車主說,日系車跑高速會發飄,而德系車則感覺比較穩,有人說這是因為日系車追求經濟性,輕量化造車,車身自重比德系車輕。

其實并非如此,高速「發飄」和整車自重關系并不大,主要還是兩種車型設計理念不一樣,德系注重操控性能,更側重底盤調教技術,底盤調教技術越好,表現出來的就是底盤扎實,穩定性更好。

而日系車普遍定位家用,兼顧舒適性,底盤相對較軟,調教技術方面并不是日系車的重心,因而跑高速,個別車型會覺得方向「發飄」,不夠穩。

差距三、零部件、裝配工藝水平

汽車從設計、沖壓、焊接、涂裝、總裝整個過程中,都有嚴苛的標準,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日系車型,其設計更精密,裝配工藝更精細,工藝水平不僅影響汽車整車質量,更關乎生產成本,在這一方面,日系車企的優勢很明顯。

這與日本工人的「匠人」精神、管理體系、文化息息相關,工作中認真、嚴苛、嚴謹,壽命超200年的企業中,日本有超3000多家,很多日本人可能一輩子都在同一家企業工作,換工作的頻率非常小,也因此,工作幾十年,經驗非常豐富,這一點,日系車企明顯比德系車企更具有優勢。

但事實上,仔細去對比研究后發現日系車的毛病也并不少,只是很多時候被忽略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樣都是大修發動機,10萬的卡羅拉維修后可能沒多少人會關注,但是50萬的寶馬發動機大修,那就是「新聞」了。

總之,日系、德系、美系這些車型,真正的差距不是工業差距,也不是三大件技術差異,而是造車理念、市場因素。

日本資源匱乏,節約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種文化,對于汽車,省油、實用、不浪費是他們一直追求的理念,要做到省油,首先是發動機類型,小排量+自然吸氣這是基本要求,實用、不浪費,那就走輕量化生產,夠用即可。

正因為如此,前些年,個別日系車被車友吐槽「車皮薄、車身輕、車漆薄、動力肉,不耐撞」。

而德系車型中,BBA等中高端車型除外,大眾家用車型與日系一直是同級競爭,大眾車型更講究動力性能、舒適性、空間、功能配置、性價比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并不像日系,有特別突出的地方。從幾個方面簡單來對比,可以看出德系、日系、美系等車型之間的差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看了于朦朧的慘死才知,為什麼趙露思瘦到不足37kg「還是不被娛樂圈接納」太窒息
2025/09/18
10對有9對離!吳謹言剛結婚1年就「不被看好」網友預言:看2人「結婚登記照」就有問題
2025/09/18
32歲「最帥主持人」8樓墜樓身亡!臨終前與母淚崩通話1小時:「同性戀人」誘他走上不歸路
2025/09/18
37歲于朦朧枉死!為什麼「沒人敢動楊冪」一根頭髮,看了「她父親的身分」你就明白了
2025/09/18
她拿命拼下「三億身家」,只為一句:「嘉行藝人,不參加酒局」,網友:這才是頂流!
2025/09/18
看破不說破,全紅嬋大學報到「僅4天」遭全網熱議 ,令人大跌眼鏡!
2025/09/18
今天是于朦朧頭七!她發文盼望回歸平靜生活,網友淚挺:「我們都在」​
2025/09/18
宋伊人風波后「首發聲」!早年上調解節目被扒,「一夜會三男」父母也遭打假!
2025/09/18
于朦朧墜樓案調查情況已通報家屬,警方為何不向社會公開?律師解讀
2025/09/18
于朦朧墜樓…母親發聲了 駁陰謀論!親曝「兒子死因」網轟:太假了!到底在怕什麼!
2025/09/18
陳曉東貼文消失!替于朦朧發聲「求真相」被噤聲,網急喊「注意安全」
2025/09/18
于朦朧墜亡風波延燒,恩師孫德榮爆「高層壓下真相」,揭潛規則引殺機內幕
2025/09/18
宋伊人外網「被開盒」,被曝身高150cm長相普通,「留學黑歷史」全曝光:原來一切有跡可循!
2025/09/18
毅然決然到中國發展!昔日大咖男星「開演唱會撈金」被控「面相大變、舞跳不動」:怎有勇氣上台?
2025/09/18
當年看走眼!陳曉母親:我這輩子最后悔的決定,就是8年前勸兒子娶了陳妍希
2025/09/17
難怪楊冪當年「簽不下于朦朧」!原來根本不是他自己不想動,問題出在他背后
2025/09/17
記者實地探訪于朦朧墜亡小區:紗窗不易打開,狗狗聞到血腥味發現尸體!
2025/09/17
于朦朧母親發聲:承認兒子酒后意外墜樓,對一細節沉默,一句話信息量大
2025/09/17
同一個人「相隔11年」!劉詩詩「古裝劇照」那年今日對比,網嘆:找不到從前的感覺了
2025/09/17
全紅嬋「入學僅3天」,因身材變樣、沒文化被質疑,網友:撞臉伍佰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