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露思近日因合約糾紛陷入輿論風暴,而圍觀者中,最被熱議的「慶幸者」竟是劉宇寧——并非他幸災樂禍,而是他在對比之下愈發確信:當初堅持不簽傳統經紀公司,是給自己留了一條最寬的路。
劉宇寧的「自由」并非口號。從丹東老街的直播歌手到躋身一線OST男主,他的所有工作都由個人工作室統籌:接戲、接歌、接商務,拍板權都在他和幾位核心伙伴手里。想開直播?隨時打開手機就能聊三小時;想發新歌?寫完直接上線,無需層層審詞、排隊等宣發檔期;就連造型,他也能臨時起意染一頭藍發,不用擔心「公司人設」崩壞。粉絲笑稱:「劉宇寧的行程表是Excel,不是公司KPI。」
反觀傳統經紀體系,資源確實龐大,卻常伴隨捆綁條款:戲約必須打包商務、社交平台要統一營業、直播時長與分成比例都白紙黑字。趙露思此次被曝「甜品商標被好友搶注、公司未提前做風控」,恰恰暴露了藝人個人副業在經紀框架下的被動——公司若不上心,藝人再努力也難免踩坑。劉宇寧看在眼里,難免后怕:若當年為「大制作男主」簽了長約,今天陷入合約漏洞的可能就是自己。
當然,自由也意味風險。沒有公司兜底,項目黃了得自己賠;公關危機爆發,得連夜拉群開會寫回應。但劉宇寧算過一筆賬:同樣的片酬,扣除公司分成后,他靠工作室拿到的凈收入反而更高;同樣的熱搜,他花三分之一預算就能通過精準投放達到效果。最關鍵的是,「話語權」——劇本不合邏輯可以現場改詞,綜藝游戲不想玩可以當場拒絕,粉絲說他「活人感」強,其實只是把「被管理」的時間省下來做自己。
趙露思的風波仍在發酵,劉宇寧在直播中被刷到相關彈幕,只淡淡一笑:「每個人選擇的路不同,我選的是操心但自由的版本。」一句話,既是對同行的溫柔解圍,也是對自己五年前的決定再次蓋章:不簽大公司,或許會錯過某些頂級資源,卻換回了「想干什麼就干什麼」的底氣——在娛樂圈,這已是稀缺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