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趙露思,理解趙露思。
怪不得她連夜學急救、練格斗、考心理師證,把微博當樹洞又秒刪。
去年「失控」照曝光那天,她蹲在路邊頭髮亂著,手里攥著半瓶水,被拍到時正抹眼睛。全網群嘲「甜妹塌房」,熱搜掛了三天,評論區全是「裝清純」「翻車了」。
可沒人知道,前一晚她剛簽完三部「甜美可愛」的劇本,經紀人拍著桌子說:「不乖就雪藏,你以為自己能紅靠什麼?」
她躲在保姆車后座翻急救教材,筆桿戳破手心,墨痕染了半頁紙。
格斗課上被教練摔在墊子上,胳膊青了一片也不喊停,咬著牙爬起來說「再來」。心理師證考試前一晚,她在酒店走廊背知識點,手機屏幕亮了又滅——剛編輯好的微博寫著「我不想再替別人活」,下一秒就按了刪除。
圈里人都知道,甜妹人設是「流量密碼」。
從她20歲出道起,公司就給她套上「乖巧懂事」的殼子:采訪要笑不露齒,拍戲要撒嬌歪頭,連機場穿搭都得是粉裙子配小白鞋。
有次錄綜藝,她想穿牛仔褲,經紀人當場把衣服扔在地上:「你忘了上次穿褲子掉了十萬粉?」她攥著牛仔褲角,指甲掐進掌心,沒說話。
學急救是因為前年拍哭戲暈倒。她躺在片場地板上,助理慌得找不到藥,導演催著「快拍下一場」,她看著天花板的燈,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要是自己會,就不用等別人。」練格斗是因為有次下班被私生跟車,她躲在便利店角落,心跳得快炸了,隔著玻璃看那人舉著手機拍,手直抖。
考心理師證是因為失眠半年,每晚靠褪黑素入睡,醫生翻著病歷說:「你得學會救自己,不然誰也幫不了你。」
她的「發瘋」不是失控,是撕開殼子的勇氣。圈里太多藝人把「乖」當保護色,最后要麼抑郁退圈,要麼變成沒有情緒的「人偶」。她學的不是技能,是握在手里的「武器」——急救能救自己,格斗能護自己,心理師證能懂自己。
那些罵她「塌房」的人,其實怕的是她打破了「藝人該乖」的規則。
他們習慣了看甜妹笑,看甜妹忍,看甜妹把委屈咽下去,卻沒見過甜妹舉著「我不」的牌子,撞開那扇寫著「乖巧」的門。
有網友說:「她能活著就是最好的回報,什麼代言廣告戲,別人要拿走就拿走。」這話戳中很多人——比起流量,命才是最金貴的。我們看慣了藝人「完美」的樣子,卻忘了他們也是人,也會累,也會想喊「我不想這樣」。
從被質疑到被理解,趙露思的「發瘋」其實是一場自救。她不想再做別人劇本里的「甜妹」,不想再替別人「乖」,不想再把委屈藏在秒刪的微博里。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藝人,依然被困在「乖巧」的殼子里?為什麼我們總要求別人「懂事」,卻忘了「懂事」有時候是另一種傷害?
要我說,趙露思的「瘋」才是清醒。那些讓你乖、讓你懂事的話,本質都是綁架。
你得先救自己,再談其他。就像她練格斗時說的「我不想再躲」,這話多接地氣——人活一世,先活成自己,才不算白來。那些說她「塌房」的人,其實不懂:真正的「房」,從來不是人設,是你心里的那口氣,是你敢說「不」的勇氣。
這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