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古裝劇中,表哥娶表妹似乎是古人默認的婚姻方式。
然而這卻與我們現在的婚姻方式有著非常大的不同之處。
要知道,近親結婚生出來的孩子很容易是畸形兒的。
那麼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為何古人近親結婚,卻很少有生出來的畸形兒呢?
古代社會中,近親之間通婚極為普遍。
不管是王公貴族、世家大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有表親和堂親之間結合的現象。
這其中有親上加親的情分,也有維系權勢的政治考量,更有保持血統純正的需求在內。
一提到古代婚姻,人們腦海中常有美好聯想:姻緣佳話,兒女繞膝。
殊不知,那粉色浪漫背后隱藏著無數黑暗。
古代的平民近親結婚,無論是否有感情基礎,表兄妹之間的婚配幾乎是天經地義,蟬聯多年榜首的《紅樓夢》中,寶黛釵三人的關系便是如此。
林黛玉與賈寶玉實為三代內表兄妹,薛寶釵與賈寶玉的母親也是親生姐妹。
但是府中之人并沒有在意這層關系,他們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王熙鳳甚至已將兩人的婚事盤算清楚。
王熙鳳甚至公開玩笑黛玉「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意有所指,這也表明古人對近親婚姻并不反感。
這在古代并不稀奇,正常到無人關注他們的血緣關系。
在那個時候明確有規定:「凡婦人為夫,則必以貴戚為妻。」
這里的「貴戚」,便是指近親屬。
由此可見,近親結婚在當時并不是什麼稀罕事。
那麼平民百姓為何如此炙熱地擁抱近親婚姻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長輩出于親上加親的考量,想將自己的女兒嫁到熟悉的好家庭,而權貴世家出于鞏固家族勢力的需要,內部通婚可減少內斗風險,也可防備女兒在外受欺。
而皇室婚姻,政治考量遠超常人。
它既可鞏固皇室成員的政治地位,形成森嚴的利益共同體,又可避免皇室血統被他姓瓜分,維護純正血統。
不論子嗣質量如何,皇室都會嚴密封鎖消息。
畢竟,皇室血統高貴,不能被平民玷污。
再說了,生活習慣相近的表兄妹婚后也容易和睦相處,對于女子而言,丈夫和婆婆都體貼,實屬難得。
即便這導致子嗣多病,他們也只會歸咎于孽障或前世罪業。
盡管現代醫學早已證明近親結婚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在古代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因為在那個時候,人們的醫療水平有限,無法預測子孫可能出現的問題。
而且,由于地理環境和社會條件的原因,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比較封閉,很難接觸到外界的信息。
古代近親結婚的例子有很多,如王獻之與郗道茂、劉徹與陳阿嬌、劉盈與張嫣。
古代皇室中,為了政治目的常常出現近親通婚的現象,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要數漢武帝劉徹與表妹陳阿嬌的婚姻。
劉徹原本并非太子,但是在館陶長公主巧設計后,成功立劉徹為太子,并將女兒陳阿嬌許配給了劉徹。
劉徹與陳阿嬌原本是一對表姐弟,他們兩個的這段姻緣還因為「金屋藏嬌」這句名言而流傳千古。
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而陳阿嬌是館陶長公主,也就是劉啟姐姐的女兒。
所以說,劉徹和陳阿嬌屬于一對姑表親。
而劉徹登基后,長公主憑借岳母的身份長期干預朝政。
據記載,長公主性格極為強勢,「言語輕快」,善于謀略,曾一手扶持劉徹登上帝位。
她利用自己的權勢將敵對勢力逐出朝堂,長期把持大權,成為了漢武帝在位初期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更夸張的是,皇室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近親通婚案例,其實還得是劉盈與張嫣的婚姻了。
這二人不僅不是一般的姑表關系那麼簡單,而且還差了一輩分,張嫣按照親戚輩分,其實應該叫劉盈一聲「舅舅」。
當時權傾朝野的呂后更是做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讓20歲的皇帝與自己11歲的外孫女張嫣結婚,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要知道,張嫣甚至要叫惠帝為「舅舅」。
據說,呂后為了讓張嫣盡早懷孕,甚至使出了迷藥之類的手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