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鯉
編輯|黃毅來了
網易娛樂曾評價鄭源:
「絕對是80后眾所公認的情歌王子,絕對是唯一的張信哲榮譽稱號的繼承人了。」
趙忠祥則說:
「鄭源唱的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情,所以更能貼近人心。」
他 15 歲便閃耀舞台開演唱會,憑借一首《一萬個理由》狂賺 2 億。
春晚曾向他拋出橄欖枝,卻被他婉拒。
可令人意外的是,沒有人指責他耍大牌。
1982 年,鄭源在廣東陽江陽西縣程村鎮隴石鄉呱呱墜地。
這里離海邊很近,海風似乎從一開始就為他的音樂夢想注入了靈動的氣息。
鄭源家中兄弟姐妹四個,他是最小的那個。
在父母的熏陶下,四兄妹都踏上了文藝之路。
大姐鄭麗品是國家二級演員,在廣東省紅豆粵劇團聲名遠揚;
二姐畢業于星海音樂學院,后投身于家鄉的文藝教育事業;
他的哥哥鄭東也是專職歌手。
家庭的藝術氛圍如同肥沃的土壤,滋養著鄭源對音樂的熱愛。
從 4 歲起,鄭源就跟隨祖父學習廣東粵劇。
咿呀學語間,便開啟了與音樂的不解之緣。
5 歲時,他又開始學習高胡、鋼琴等樂器。
隨后更是接受了吉他、二胡、爵士鼓等多樣樂器的專業培訓。
他就像一塊海綿,盡情吸收著音樂的養分。
很快,他如同初出茅廬的小戰士,在音樂戰場上嶄露頭角。
1990 年,年僅 8 歲的鄭源參加陽江市歌唱比賽一舉奪得一等獎。
一首《敢問路在何方》從他稚嫩的嗓音中唱出,卻有著別樣的韻味。
從 8 歲到 14 歲,鄭源在陽江市的歌唱比賽中屢獲佳績,獎杯擺滿了家中的一角。
由于變聲期未過,當時學校也未開設聲樂課。
他便選讀了民樂課,跟隨星海音樂學院陳國產教授學習高胡。
1996 年,鄭源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星海音樂學院附中。
在深圳市舉辦的春風城杯校園歌手大賽中,他演唱的《李香蘭》猶如天籟。
奪得冠軍的那一刻,舞台上的他光芒萬丈。
誰知,涉世未深的他竟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鄭源不僅組建了 「廣州自由人樂隊」,還在廣州地質大學舉辦了第一場個人演唱會。
那一天,校園里座無虛席,他和他的樂隊成員們用激情四溢的表演點燃了現場的氣氛。
此后,他們在廣州高校展開巡回演出。
每一場演出都像是一場音樂的狂歡,他的名字開始在校園中流傳開來。
1997 年,鄭源回到故鄉陽西。
舉辦個人演唱會的他,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不久后,小豆老師如同一位伯樂,一眼就相中了鄭源這匹千里馬。
16 歲時,鄭源出版單曲,青澀的嗓音中卻蘊含著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
17 歲,他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所到之處,粉絲們的熱情如同火焰般高漲。
18 歲,他簽約香港俊成娛樂制作有限公司,在恩師小豆(鐘建波)的監制下發行首張國語大碟。
如此一來,他的音樂風格逐漸形成,獨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繹開始吸引越來越多聽眾的關注。
19 歲到 20 歲期間,他成功舉辦了五十余場演唱會,人氣如日中天。
2002 年,對于鄭源來說,是忙碌而又輝煌的一年。
他參加了 100 場民間演出。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他在杭州的一家大歌舞廳連開 14 場,場場爆滿。
當時,張惠妹在那里也只能開一場,而李玉剛、鳳凰傳奇還只是后備。
而他的酬勞高達一天 1 萬塊錢。
在當時的民間歌手中,能拿到如此高演出費的,恐怕只有他一人。
2005 年,是鄭源音樂事業的巔峰之年。
他憑借《一萬個理由》爆紅。
該曲作為「彩鈴」被下載1.2億次,締造了當之無愧的「彩鈴神話」。
他也憑此狂賺2億。
此后,他又推出了十幾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
每一首歌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聽眾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情感之門。
鄭源對于如何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他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每一個音符中,用歌聲訴說著世間的愛恨情仇。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
在鄭源最火的時候,一場大病突如其來,這一病就是四年。
那段日子里,他的身心都遭受著巨大的折磨,無比難熬。
一開始,他看了三年中醫,體重一度從 110 斤掉到 78 斤,身體的虛弱讓他痛苦不堪。
後來,他又轉看西醫,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身體才慢慢有了起色。
他不得不推掉眾多商演,有些甚至還要賠償別人,損失高達上億元。
在這期間,他一度想過退出娛樂圈。
但當身體逐漸恢復過來,他發現自己還是無法割舍舞台,無法割舍對音樂的熱愛。
2006 年5月,國內權威彩鈴銷售排行榜 《無線音樂銷量榜》 公布了最新一期榜單。
鄭源的《一萬個理由》仍以所向披靡之勢再度蟬聯冠軍寶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