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爆火了一個話題,就是讓父母和孩子都陷入沉思的電影——《涉過憤怒的海》。
但大家討論最多的不是電影的情節故事,而是電影內容呈現出來的內在核心:原生家庭教育。
電影講述了兩個家庭:一位靠外出打漁為生的父親老金和女兒;一位離異再婚的媽媽和兒子李苗苗,故事由女兒在日本意外身亡,老金為求真相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復仇」展開。
看似跌宕刺激的情節之下,無一不是對家庭教育血淋淋的拆解剖析。
作為父親的黃渤,聽到女兒出事之后,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她是我老金的女兒,讓別人知道出事了,我的臉往哪擱」。孩子出事父親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女兒死亡背后到底蘊含著多少真相。
而周迅主演的媽媽也隱含著諸多疑點,近乎變態的兒子李苗苗不僅傷害了同母異父的妹妹,讓她從小癱瘓還被毀容,這樣的畸形心理很難不讓我們反思父母的教育問題。
因此,眾多網友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后,說了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太瘋了,我感覺他們兩家人都是瘋子!
由此可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真的非常大,女兒因為從小缺失父愛變得自卑敏感,非常渴求他人的關心和「控制」,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偏愛」;兒子因為生活在破碎家庭中,得到的愛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導致行為瘋魔甚至極端,這些都是內心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抗爭。
而電影的名字《涉過憤怒的海》,其中的含義就是為「踏水而過」,「怒」代表過程和結果,是四個不稱職的父母的面具,「海」象征著浩瀚無邊的悲傷。
就是在提醒我們:
父母的愛是一個人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終的避風港。父母應該用自己僅有的一點力量善待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就不必從童年開始就用一生的時間去療傷。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用健康的童年治愈他們的一生,不要讓遲來的道歉成為遺憾。所有的后悔、道歉、補償都是徒勞的,因為很多傷害是不可逆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初和永遠的安全島
FAMILY LOVE
有本心理學著作叫《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英文直譯是《有毒的父母》。
像老金和李苗苗父母這樣的,多少都算得上有毒的父母中「不稱職的父母」。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情感上遭到遺棄,非常缺乏自我價值感。
這一類父母,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無力去愛,以致于孩子成年之后,走不出陰影,甚至會去尋找父母的代替者,不停地遇到難纏的人,成為共依存型人格。
美國臨床心理學大師羅杰斯認為,對于一個孩子來講,父母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是至關重要的成長因素。
他們無條件地愛他,不向他提任何要求,也不譴責他,他們只是因為他是自己的孩子而愛他、呵護他,無論他有什麼缺點。
得到父母無條件地積極關注,孩子就會在心中形成一個「安全島」,爸爸媽媽的愛就是安全島的基石。
他非常自信地去探索世界,去建立關系,并不特別懼怕受到傷害。因為他深信,如果他受了傷,如果別人拒絕他、不要他,他可以回到這個安全島上來,爸爸媽媽會愛他、支持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安全感會逐漸沉淀為一種潛意識。有了這種潛意識的成人會信任值得信任的人,一如兒童時期信任爸爸媽媽那樣。
他們很少猜疑別人的心思,但如果有明確的理由告訴他,一個人不值得信任,不值得愛,他們會堅決地離開這個人,而少做蠢事。他們也會受傷,但他們的傷口總是會比較快地痊愈。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模式,是孩子與其他人建立關系的基礎,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這比知識更重要。
這部電影當中有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最初和永遠的安全島。
就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終其一生,父母才是最初和最終的「安全島」。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真正的關注孩子的情感,滿足情感需求,給孩子提供情緒的價值,不再讓情感忽視這個「隱形殺手锏」影響他的一生。
那麼,如何構建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呢?各位家長朋友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面對孩子的需求,積極回應
有時我們對于孩子「無理」的要求,父母沒有拒絕,而是欣然應允,這會讓孩子堅信:我很重要,我的感受,父母在意。
當父母愿意透過孩子的眼睛,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就會讀懂他們的心理需求。這個時刻,就是親子關系更加緊密,孩子安全感和歸屬感逐步增強的契機。
唯有父母捧起孩子的心,孩子才能穩穩地感受。
2、孩子的挫敗,父母給予鼓勵
孩子的成長,必然歷經重重坎坷和挫折,而此時父母鼓勵的態度,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度。
我們總以為,貶低、否定、打擊孩子,是一種鞭策和激勵,會督促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但事實恰恰相反。
孩子愿意靠近的父母,一定是能夠提供愛和支持,為他們披上盔甲的,而不是攻擊他們。
從鼓勵型家庭走出來的孩子,不僅人格更健全,心態更積極。
3、父母相愛,構筑溫暖的家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在幼小的孩子心里,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父母相處的方式,就是孩子眼睛里世界的顏色,父母相愛,在孩子看來,就是最溫暖的家。
沐浴在父母相愛的家庭中,孩子們看到的是幸福,心底種下的是對美好的期待。
歌德說:
「有兩樣東西是孩子應該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根和翅膀」。
好的原生家庭,從來不是依靠錦衣華服,但卻必須要有愛的融入,讓孩子在家里,感受到根的扎實和翅膀的托舉;
用充盈的理解、關注和回應,給他價值感和幸福感;
用無條件地支持、鼓勵和愛,給他安全感和歸屬感;
用父母共同努力營造愛的家園,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
孩子會懷著善意和滿滿的安全感,昂首闊步地迎接未來的人生。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