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過古稀的牛群在喜愛他的觀眾祝福中,度過了自己的74歲生日。他曾掛職副縣長的當地百姓,安徽蒙城人民紛紛表示:蒙城人民感激你。
還有蒙城的媒體人專門發文為牛群慶生,評論區不少人對牛群表達了祝福,連連稱贊牛群在蒙城供職時的一些成績,表達對牛縣長的感恩之情。
從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那句「領導,冒號」,伸著脖子用力氣說出「領導」,然后憋著一口氣,尖著嗓子高八度地從喉嚨擠出一句「冒號」,夸張而滑稽地借用相聲諷刺了官場上的不正之風,簡直太形象了。
生于上世紀四十年代的牛群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是響當當的學院派,后因與馮鞏搭檔表演相聲小品而深受觀眾喜愛,紅遍大江南北。
然而,2000年正當演藝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牛群卻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放棄紅火的演員生涯,遠赴蒙城做起了副縣長。
人們在諸多不解同時,也瞪大了雙眼,看看在演藝事業大獲成功的牛群,為官能做出什麼成績,是否真如他的名字一樣,能在人群里「牛"一把?
上任伊始,牛群就憑借著自己的明星效應,確實帶火了蒙城這張文化名片,使該地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一下子躍升為網絡點擊10萬+的網紅。
隨著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旅游。牛群身體力行,積極帶領當地企業走出去,參加全國企業交易會,把本地的龍頭企業推出去,獲得來自五湖四海的訂單滿滿。
牛群還四處奔走,招商引資,商家看重牛群的名氣,紛紛前來投資,牛群帶火了當地經濟,蒙城人民的錢包鼓起來了,底氣足了,蒙城人民真的可以自信滿滿地「喝牛啤,吹牛皮」了。
如果說為一方土地的地方官,大力發展經濟,多少有積累自己政績之嫌,那麼,牛群引資辦學,改造校舍,則真真正正地是造福百姓了。
牛群上任后,考察了當地的聾啞學校,發現校舍破舊,人員稀少,整個學校,連一件像樣的教學設備都沒有,師資紛紛流走,殘障孩子們的學習條件非常艱苦,飯食更是慘淡。
一開始縣里象征性地撥了幾萬塊錢,後來就不再撥款了,學校一天天敗落下去,負債7萬多元,校舍被鑒定為一二級危房。
看著孩子們渴望知識卻求而不得,一個個面黃肌瘦還在捧著書本,在四面透風的危房里瑟瑟發抖,牛群當即掉下了眼淚。
牛群在迎接隊伍中疼憐地挨個摸摸孩子們的頭,拍拍他們的肩膀,決定一定要為這些殘障孩子們做些什麼。
牛群召集了領導班子,開會部署,緊急研究,又親自大力宣傳,贏得了企業捐款出資,硬是把一所將傾的危校辦成了一所資金充足,軟硬件優質的特殊教育品牌校。
多少聾啞孩子在這里接受好的教育,掌握了知識技能,走上了工作崗位,自此人生的命運得以改變。
牛群用親身實踐反駁了自己相聲里諷刺的那些官僚:不是每一個官員都是那種公款吃喝,拍屁股決策,喜歡溜須拍馬的「冒號」,至少自己為當地百姓干了一些實事,做了一些貢獻的。
「蒙城人民感激你。」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一句皮癢肉不癢的口號,而是發自百姓內心的聲音。
後來的牛群,深陷貪污、欠債風波,一時間狼狽不堪,縣長的生涯也慘淡收場,但是蒙城人民沒有忘記他,當地政府和百姓聯合維護牛群,最終力證其清白,還了他兩袖清風、心系百姓的原貌。
如今的牛群,想重新回歸演藝事業,卻已經年老體衰,在新人輩出、競爭激烈的娛樂圈,明顯過了氣;而為官一任,雖然為當地發展做出了不容抹滅的貢獻,卻也招來非議,任滿無法再續前程。
據網傳,如今的牛群晚景凄涼,2007年還和妻子離了婚,只能靠著走穴維持營生,可謂讓人唏噓。
但是從網上鋪天蓋地對他人品德行的贊美,特別是那一句「蒙城人民感激你」,卻足以洗刷掉一切屈辱和不甘,溫暖了心寒。
想起牛群曾經說過的話;「當官是最簡單的,只要心里想的是老百姓,當官又是最難的,因為時時刻刻需要心里想著老百姓。」
現在看來,這成了他走馬政界的寫照,畢竟,當一個演員,是為了拿出好作品,服務老百姓;當一個好官,也是為了鞠躬盡瘁,服務老百姓。
從這個意義上說,牛群既是一個好演員,又是一個好官,從藝為官,說到底都是為人,而評判功過是非,跨過塵煙與霧霾,終究是老百姓說了算。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