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決戰,曹操與袁紹擺開陣式,張遼與張郃,許褚與高覽殺了個難解難分。
操怒,使張遼出戰。張郃躍馬來迎。二將斗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見了,暗暗稱奇。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四員將捉對兒廝殺。
這一戰,讓曹操對張郃與高覽刮目相看,甚至想將他們招至麾下了一一曹操曾對徐晃"暗暗稱奇"后,便用計招降了徐晃。
顏良、文丑相繼陣亡后,張郃與高覽就成了袁紹麾下最強的二大將領。
官渡對決,袁紹人馬七十萬,曹操才七萬人馬。面對強敵,曹操派大將張遼出戰,張郃當仁不讓迎敵;張遼戰不下張郃,曹操心中著急,頭號大將許褚揮刀助戰,高覽一見,毅然挺槍戰斗。
戰況一時呈膠著狀態,曹操再派夏侯惇、曹洪帶兵沖擊袁軍,河北軍中萬箭齊發,曹操大敗一陣。
這一戰,河北雙子星張郃與高覽閃耀戰場。
這是"當世名將"高覽的高光表現。這一戰他與許褚至少戰了二十回合并且不露敗相。否則,曹操也不會匆匆忙忙再派人助戰。許褚要勝高覽,至少要四五十個回合!由此可見,高覽的武力應該與張郃非常接近!
可穰山一戰,高覽竟在張郃的眼皮底下被趙云一槍刺死,而一向見風使舵的張郃竟還敢與趙云大戰。這到底里什麼原因?
一,云大怒,高覽翻身落馬
穰山大戰,曹軍傾巢出動追殺,趙云奮力護主,劉備匹馬逃生。
從汝南敗退的劉辟帶領的一千左右人馬趕到,劉備剛喘了口大氣,張郃、高覽一前一后又分別帶隊前來捉拿劉備。
劉辟便來與高覽交鋒。戰不三合,被高覽一刀砍于馬下。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后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云也。玄德大喜。云縱馬挺槍,殺散后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郃。張郃與云戰三十余合,撥馬敗走。
前不久,穰山曹操與劉備的人馬第一次對抗時,趙云還和許褚戰了個三十回合不分勝負。能與許褚"捉對廝殺"的高覽竟會被一槍挑下馬來!這原因有二個:
1,殺死劉辟后,劉備就成了甕中之鱉,眼見劉備插翅難飛,天大的功勞就在眼前,高覽心里怎會不狂喜?但劉備竟困獸猶斗,舞著雙股劍想抵抗,急于立功的高覽,其注意力便全部放在劉備身上,完全不記得了大將在戰場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事實。這就是所謂的樂極生悲。2,趙云奮力突襲得手。
這時,趙云殺到,見劉備處于危機時刻,不由大怒,殺招使出,文丑就這樣毫無抵抗地中槍。
這就是"云大怒"的結果!
二,云大怒,長坂如有神助
張郃見同伴高覽被殺,心里吃驚,但張郃認為這是對方偷襲的結果。見對方單槍匹馬,張郃仍想殺退趙云。捉劉備立大功仍牢牢占據了張郃的腦海。
可一交鋒,張郃便知不是對手,善于機變的張郃戰三十回合后便敗走。他想據守險隘困住趙云。
趙云一時確實沖不出重圍,張郃正暗暗歡喜時,關羽率關平、周倉殺到,二下夾攻,張郃敗走。
但這樣敗走張郃仍是心有不甘的。
在長坂坡,張郃見怒發沖冠的趙云保幼主在亂軍中所向披靡,但張郃明白這次趙云的處境比穰山更危險。
活捉趙云便是奇功一件。雖然別的大將都作壁上觀,但立功心切的張郃決定再試一次趙云的身手。
他攔住了趙云的去路。
云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余合,云不敢戀戰,奪路而走。
張郃緊追不舍,趙云連人帶馬跌入陷坑。張郃大喜過望,活捉趙云似乎輕而易舉了。
忽然,趙云的白馬高高躍起,一道煙似的繼續向前奔馳。
張郃怎麼也不相信這是真的,眨眼定神再看,確實趙云已走遠。望著趙云的背影,張郃目瞪口呆,驚魂未定。
三,云大怒,張郃不敢迎戰
通過長坡一戰,張郃認識到自己無論武藝,還是戰馬配置,都遠不如趙云,發了怒的趙云是無人可擋的。在長坂坡如果不是趙云顧忌阿斗,弄不好自己就像高覽一樣的下場了。
漢水之戰,黃忠去北山腳下劫曹軍糧草,到了約定的時間未回,趙云前去接應老將軍。
云挺槍驟馬直殺往前去。迎頭一將攔路,乃文聘部將慕容烈也,拍馬舞刀來迎趙云,被云手起一槍刺死。曹兵敗走。云直殺入重圍,又一枝兵截住,為首乃魏將焦炳。云喝問曰:「蜀兵何在?」炳曰:「已殺盡矣!」云大怒,驟馬一槍,又刺死焦炳。殺散余兵,直至北山之下,見張郃、徐晃兩人圍住黃忠,軍士被困多時。云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吃一塹,長一智。這次張郃見了怒發沖冠的趙子龍,干脆不迎戰,盡管他身旁還有大將徐晃。
張郃、徐晃尾隨趙云追到蜀寨前,見趙云單槍匹馬立于營前,二人又不敢前進。
曹操見二員大將如此示弱,大怒,便催軍向前。
趙云全然不動,曹兵翻身而走,趙云把槍一招,壕中萬箭齊發。蜀兵發喊殺出,曹兵自相踐踏,擁到漢水河邊,落水而死者,不知其數。
張郃心里肯定會暗暗慶幸,還好自己有先見之明!
四,云大怒,誰能阻擋?
張郃可不是善茬,他敢戰潼關時的馬超;也敢挑戰猛張飛;還曾與黃忠大戰過幾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