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愛上老師、12歲全網官宣戀愛、18歲穿上婚紗。
在小學二年級其他同學還只顧玩耍時,她便開始「預定」老公。
現如今養成系男團、女團很常見,可誰見過「養成系戀愛」?
當這對跨越近13歲年齡界限的戀情公之于眾,直接引爆全網。
本以為是為愛沖鋒的勇士,殊不知換來「戀童癖」、「戀愛腦」等標簽。
如今幾年過去,這對「師生戀」是否得償所愿?
都說「愛能抵萬難」,跨越年齡界限也實屬正常。
張千巽8歲愛上老師,明明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放在一起卻震驚眾人三觀。
怎料,關于「我愛上我的老師」這件事,竟還要從她的父母說起......
張千巽出生在2000年的加拿大,是個名副其實的零零后。
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中德混血,從小就注重對她的培養。
以至于她不僅長相甜美,身上也是才藝、技能點滿滿。
這也讓娛樂圈的大門無形中為她打開了。
09年參加她新絲路中國少兒模特大賽,姣好的外形氣質好似注定了結果。
先后獲得北京分賽區冠軍以及全國總決賽冠軍。
而她父母好似早就知道自己女兒是當「明星」的料子。
隨著她按部就班的長大,父母其實早就有意培養她的音樂特長。
在08年時,父母便精心為她選了一位音樂老師。
然而,彼時的父母還不知,他們精心挑選的不僅是老師還兼女婿。
這位高大、帥氣音樂老師叫張木易,比張千巽整整大了將近13歲。
兩人初次見面好似一見如故,總是黏在一起聊音樂。
而張千巽心里總是對張木易有種說不出來的喜歡。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千巽的音樂基礎越來越牢靠。
張木易在音樂方面的才華也逐漸被發現,簽約成為歌手。
這一年便是張千巽奪得新絲路中國少兒模特大賽冠軍的09年。
兩人可謂是齊頭并進,都在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著。
雖然兩人是師生身份,但經過不斷相處卻擦出了「不可思議」的火花。
「我會一直陪你長大,一直等你」。
兩人相差近13歲,但相處四年后兩人竟悄然走成了「同路人」。
然而,與之相比這對師生更「炸裂」的故事還在上演。
在張木易成為歌手后,出過單曲,只是結果略顯不盡人意。
以至于他好似在圈中總是處于不溫不火的存在。
不過,彼時的他還不知,當他享受爆火星光時身邊還有一個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2012年12歲的張千巽也被發掘成為歌手。
但不可思議的是,她竟與張木易組成了組合。
兩人共同組建Mi2組合并發布了翻唱單曲,隨之小有名氣。
緊接著兩人趁熱打鐵發布了首支組合單曲《勇敢愛》。
整首歌曲充滿著青春、陽光的氛圍感,一經發布直接爆火出圈。
MV推出一周事件瀏覽量直接突破2000萬,歌曲下載量超過800萬。
這可謂是讓兩人名副其實的在圈中站穩腳跟。
要知道,在此之前大眾對兩人先入為主的印象不是歌手組合,而是戀情爭議。
2012年在《勇敢愛》發布之前兩人在社交平台上公開了戀情。
一個說「我會一直陪你長大,一直等你」。
一個說「等我到了可以結婚的時候我會對你說I Do」。
兩人高調官宣消息一出,相差十多歲的戀情瞬間引起嘩然。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兩人的社交賬號幾乎全是對方的照片。
在官宣后,兩人賬號粉絲也暴增至幾十萬。
這雖讓他們得到了不少關注,但議論聲更是源源不斷。
有人認為這是在利用未成年人炒作,這樣的戀情有悖公序良俗。
并通過張木易的社交賬號內容判斷他正在錄制歌曲,疑似炒作鋪路。
不過也有人認為兩人這樣的感情仿佛童話照進現實,比較純粹。
面對種種議論聲,兩人似乎無暇顧及,只是沉浸在事業、愛情中。
隨著《勇敢愛》的爆火,兩人圈內資源也是好了起來。
一度登上《舞動好聲音》節目,燃爆全場。
爆火后,兩人不驕不躁繼續發表組合歌曲專輯。
事業上順風順水,生活中兩人也偶爾秀一下恩愛。
然而,兩人后續的故事可謂是「一山只比一山高」。
在事業有所起色后,兩人逐漸開始涉獵各個領域。
奈何雖有一定熱度,但總體成績只能說相對比較「平平無奇」。
可誰知,兩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直接在網上掀起渲染大波。
2018年,兩人均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試婚紗的半身婚紗照圖片。
一個表示「你讓我看到了這世界上最美的畫面」。
一個表示「你讓我變成了最美的樣子」。
雖有人祝福結束戀愛長跑,但質疑聲更是層出不窮。
當初兩人官宣便有諸多表示不看好,本以為官宣換來的是祝福。
可怎料,兩人卻是隨之塌房,被貼上「戀童癖」、「戀愛腦」等標簽。
「你再嫁不出去,00后都有老公了」一度也成為當時網友戲弄熱梗。
但網友這樣認為也著實情有可原,畢竟兩人最初相戀時對張千巽來說是早戀。
并且年僅18歲的張千巽也未到法定結婚年齡,這無形中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
什麼年紀做什麼事,在感情方面很容易讓少年誤入歧途形成錯誤價值觀。
最終經過不少網友舉報,張千巽與張木易的賬號被官方封禁。
從那以后兩人便逐漸消失在了大眾視野。
至于兩人是否結婚,從一些蛛絲馬跡上看應該是結婚了。
經過幾年沉淀,張千巽在2024年「重出江湖」拍攝了電影。
如今長相更是清澈俊美,也多了幾分成熟氣息,只希望能永遠幸福。
不過,這也給所有人做了警示,父母和周圍人要積極引導孩子的情感導向。
崇拜、仰慕可以,但要時刻提醒約束自己的行為,切勿踏過社會公序良俗。
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做出正確的情感、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