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韓庚,不少人都會立刻想起那個在韓國出道的中國面孔。
俊朗的外表、紮實的舞蹈功底、還有那段從練習生一路苦熬出頭的逆襲經歷,那時候的韓庚,是不少人青春裡的記憶。
從Super Junior到單飛回國,再到轉型演員,他走得並不容易!
而今年,是他出道的第20個年頭,本該是一場情懷滿滿的回饋之旅,他卻偏偏搞砸了。
這場演唱會,名字叫「如約」,也是應了粉絲十幾年前就立下的那個「20年之約」。
當初有位叫Tracy的粉絲為韓庚做了段影片,裡面有一首詩《約定》,寫的是「二十年後,我依然可以坐在台下,聽你唱歌,為你鼓掌」。
這句話感動了無數人,逐漸演變成粉絲群體間的共同信念,結果這「如約」倒是來了,但一落地卻成了「如願以償的失望」。
今年6月剛官宣演唱會的時候,老粉們的情緒是真被調動起來了,一個個在留言區表白青春回憶。
可沒幾天,那股高興勁就被現實潑了冷水,演唱會場地選在了北京昌平郊區的拉斐特城堡,聽著名字挺夢幻的,可真要去了才發現,完全是災難現場。
距離市區老遠,坐完捷運還得轉大巴,最後還得走一段,耗時耗力不說,最麻煩的是回程。
演唱會結束已經是晚上十點多,叫車難、沒公車。
要說最離譜的地方,還得是那場毫無預警的大雨,沒有遮擋設施,舞台也不高,粉絲又被淋又被堵,回頭再看票價,感覺自己是花錢買罪受。
粉絲群本來就早已不是當年的學生族,奔四的人佔了一大半,站著聽兩個小時的演唱會,還得冒雨看不見人,只能對著大螢幕乾看,就這體驗誰不罵人?
結果主辦從頭到尾連個解釋都沒有,更別說補償措施了,你說你要搞沉浸式體驗可以理解,但是不是也得沉浸得讓人舒服一點?弄得像苦行僧朝聖似的,這誰能樂呵得起來?
如果只是外部環境差,粉絲可能還會咬咬牙忍了,但偏偏韓庚自己的狀態,也是讓人失望。
雖然傳出他為了這場演出提前減肥鍛煉,臉是確實瘦了點,下頜線也清晰了不少,但整個人的狀態就是撐不住。
唱歌氣息不穩,跳舞明顯跟不上節奏,當年那個舞台上輕盈靈活的韓庚已經不在了,剩下的是個靠舞美、燈光和3D技術勉力維持場面的大齡偶像。
這種「硬撐」的勁兒大家都看得出來,所以才會覺得他是來撈金的,而不是來兌現承諾的。
當然演唱會也不是全程翻車,韓庚還是花了不少心思在布置上,比如打卡牆、成名舞台復刻、飛行器空降舞台。
更感人的,是他現場當著全場觀眾表白了挺著孕肚到場的妻子盧靖姍。
那會兒他唱著情歌,目光望向二樓看台的盧靖姍,而她遠遠地看著他,兩人隔空互動,氣氛一下子柔和下來。
很多粉絲那一刻確實被戳中了,甚至眼眶都濕潤了,畢竟看到偶像成家立業、幸福安穩,也是追星路上不多的慰藉。
圈內明星也來了不少,戚薇李承鉉、胡靜夫婦、吳京謝楠、聶遠劉奕君都到了現場撐場子,一時間演唱會倒像是一場圈內聚會。
吳京還帶著倆兒子一起來,穿著雨衣站在人群中,顯得格外接地氣。
但也正因為如此對比強烈,粉絲才會更失落——看起來誰都被認真對待了,唯獨買票的粉絲像是「被湊數的」。
近幾年韓庚幾乎淡出了主流舞台,轉做演員和幕後。更別說他這幾年也不是沒出過事,從「鬧伴娘風波」到與資本、娛樂公司的關聯合作,路人緣確實有所下滑。
這一次演唱會本是一個很好重新翻盤的機會,可惜卻因為對細節的忽視、對粉絲體驗的漠視,把積累多年的好感幾乎一夜消耗殆盡。
要說粉絲為啥這麼氣?不是因為這場演唱會有多差,而是因為他們曾經給過韓庚太多信任和寬容。
那些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追隨他的老粉,誰不是頂著加班、請假、擠車票跑去現場,只為一睹偶像風采?
他們想要的,不過是一場真誠、用心、有溫度的表演,而不是一次糊弄過去的商業操作。
整場演唱會最後還是落幕了,韓庚也在雨中深鞠了一躬,像是謝幕,也像是道歉。
可惜那些在雨中濕透、在泥地裡摔跤、看不清台上人影的粉絲們,恐怕再也找不回當初的那份悸動了。
來源: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