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自認為學識淵博,于是就憑著自己那點兒知識開始對他人的作品指指點點,非要從中挑出毛病來。
山東孔府的大門上貼著紀曉嵐寫的一幅對聯,因為上面出現了兩個「錯」字,這就讓那些愛挑刺兒的人抓住了機會對紀曉嵐的文化水平進行了激烈地批判。
但實際上這「錯」字并不錯,而是紀曉嵐的故意為之。
所以,孔府大門上貼的對聯寫了什麼呢?紀曉嵐寫的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但紀曉嵐在書寫的時候,卻寫錯了兩個字。第一處是漏寫了「富」字寶蓋頭上面的點,第二處則是將「章」這個字的最后落筆的一豎直[插·入]了上方的「日」字。
而且,這位清朝學者還沒用繁體漢字進行書寫,所以,這兩個錯誤的地方就很容易被人發現。
這也引起了后人的批判,他們就自以為是地認為紀曉嵐的文采也不像史書中說的那麼高嘛!不然的話,為什麼那麼常見的兩個漢字還會寫錯。此外,由于這幅對聯張貼的地方是孔子府邸,孔子可是被唐太宗尊稱為「先圣」的人物,并且他的儒學思想自西漢后就變成了政府的官學。
能為孔子撰寫對聯已經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情了,但是紀曉嵐卻將這樁差事給搞砸了。
但是,紀曉嵐的才學真的名不副實嘛?這里還是要打個問號。畢竟,乾隆皇帝看中紀曉嵐的原因就是欣賞他的才華,否則也不會將編撰《四庫全書》這件任務交給他來辦理。
另外,嘉慶皇帝因感念紀曉嵐的學識政績,還特地給他寫了碑文,即「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這是對他的能力和學識地絕對肯定。
看到這里就可以大膽地進行猜想了,紀曉嵐之所以將孔府門上的對聯寫成這樣,一定是「事出有因」的。那麼,這個原因是什麼呢?
先來看這上半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紀曉嵐去掉了「富」頭上的一點,是想表達「富貴無盡」的意思。
自從孔子的儒家學說得到了帝王的認可后,孔子以及孔子子孫也就得到了帝王的提拔與重視。史書記載,自宋仁宗年間起,孔子的嫡傳后代就被授予了「衍圣公」的稱號,而且這個頭銜還能世襲。
那麼,衍圣公在社會上的地位如何呢?
衍圣公是一種貴族頭銜,宋朝時衍圣公是朝中的八品大臣,而明代的衍圣公則是相當于一品文臣。
另外,到了清朝年間,衍圣公還能在被稱作為天子居所的紫禁城中騎馬,還能夠在皇帝的御道上走路。這段歷史記載中反映了古代孔子子孫的地位尊崇和顯赫。
而這些榮耀與頭銜實際上都是源于孔子。除了名譽上的嘉獎外,歷代皇帝還會賜予孔子后人不菲的俸薪以及大量的土地,而且還在這個基礎上免除了他們的賦稅。
據史書中的統計,掛在孔府名義下的土地遍及中國古代的30多個州縣。大家也都知道,古時候的中國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王國,擁有如此多的土地,當然就代表了孔子后人富貴無憂了。
因此,紀曉嵐沒有在「富」字上方落上一點,就是想要告訴后人,孔府所擁有的財富是「無頂」 的!
接著再來看下半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紀曉嵐在這句話中將「章」字寫錯了,把最后的那一豎出頭到了「日」字上,這其實是想表達孔子是以「文章通天」的人物。
孔子生于戰亂頻頻的春秋末年。時代的動蕩也讓孔子這類的知識分子感到不安,面對著時刻都有變化的局勢,知識分子之間展開了一場辯論,紛紛提出自己救世的主張。
他們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擴大自己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想引起位高權重的諸侯國君的注意后重用自己。于是,在春秋歷史上就出現了一段「百家爭鳴」的局勢,孔子也是其中之一。
盡管孔子周游列國,游說君王后得到賞識,但遺憾的是,孔子的思想卻并未得到重視。
這其實是因為儒學不太適合那個戰亂的時代。在戰爭中,只有武力才能大殺四方,從而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在這個時期,秦國才會啟用法家的強國之術。
到了西漢武帝年間,因為社會安定富足,百姓安居樂業,這才就輪到儒學散發「光芒」了。
舉個例子來說吧,儒家思想中的「禮制」觀念是要人們清楚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如此一來就能維護尊卑等級秩序。
此外,儒學還要人們重視「道德」,不能違反做人的底線,要成為一名君子,這就在無形之間給人們施加了一重道德的枷鎖。
所以,皇帝如果采用儒學為統治方針的話,就不用通過嚴厲地刑罰去管束臣民了,他只需要用在臣民心中根植「道德禮制」的觀念,臣民也就都會服從他的統治了。
孔子的儒學在安穩的年代中就是統治者維護皇權天威的一種強有力「工具」,因此,在西漢之后孔子的學說一直都是被歷朝皇帝視若珍寶!
因而,紀曉嵐在下聯中寫的這個錯字,就是想要表達出孔子的學說是永垂不朽的,是與天地并存,日月同光的。
雖然紀曉嵐給孔府寫的對聯是「另有玄機」,但是某些自以為很聰明的人會覺得紀曉嵐之所以寫錯,是因為他的才疏學淺。在后人豐富的想象力中,紀曉嵐也背了這被冤枉的「黑鍋」。
而且,也要這樣想,孔子都被歷朝皇帝尊為「圣人」了,在他的府衙大門上怎麼會出現錯字的對聯。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的話,皇帝肯定會第一時間將這個寫錯字的人給處理了。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