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朦朧助理發文引熱議。
這世道怎麼了?那麼完美疑似于朦朧助理的一句簡短發文突然在網絡上泛起漣漪,沒有具體指向,沒有前因后果,卻像投入輿論湖面的一顆石子,引出關于娛樂圈「完美」定義與輿論生態的諸多討論。
原來,那晚兜里的兩塊勞力士,根本不是朋友的饋贈;原來,那扇被摳破的紗窗,是一個年輕人用盡最后力氣想要逃離的牢籠!
助理的文字字字帶血,信息量巨大!
于朦朧自出道以來,以溫潤的形象、穩定的作品輸出立足演藝圈,鮮有負面新聞纏身。在流量至上、爭議為王的娛樂場中,這種「低爭議性」本應是藝人職業素養的體現,卻在當下的輿論環境里反倒成了「異類」。助理的感慨或許正源于此。
當「黑紅」成為流量密碼,當無差別吐槽變成「接地氣」的標簽,堅守專業、保持低調的「完美」為何反而顯得不合時宜?娛樂圈的輿論場早已陷入一種「解構完美」的怪圈。觀眾既期待藝人呈現光鮮亮麗的一面,又習慣性地對「完美人設」抱有警惕,仿佛非要找出些「破綻」才能證明自己「清醒」。
于是,有人靠制造爭議博眼球,有人因一點小事被無限放大。而像于朦朧這樣專注于作品低調生活的藝人卻可能因為「沒話題」被忽視,甚至其「委負面」的狀態會被曲解為「刻意營造」。助理的一句話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下輿論的浮躁與矛盾。
我們總在抱怨娛樂圈充滿戾氣,卻又不自覺地加入「找錯」的隊伍。我們期待藝人傳遞正向價值,卻又對「完美」的存在缺乏包容。其實,「完美」從不是指毫無瑕疵,而是藝人對職業的敬畏、對公眾的負責。當「不完美」被過度追捧,當「完美」反而成為被質疑的理由。
或許真正該問的正是助理那句「這世道怎麼了」。與其糾結于一句發文的背后,不如思考如何讓輿論回歸理性,對藝人多一份包容,少一份苛責,對作品多一份關注,少一份獵奇。
畢竟,娛樂圈真正需要的「完美」從來不是沒有爭議的人設,而是腳踏實地的專業與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