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耕時代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刪除
-
現在的孩子雖然物質上比我們父輩那時候要好很多,但是他們稚嫩的肩膀上所負擔的壓力也比父輩那時候重多了。
如今不僅是成年人在內卷,就連孩子也不能例外。孩子在本應該玩耍的年紀奔波于各類興趣班補習班之間,孩子累,家長也累。
其實成才的路從來就不止一條,孩子們也不是只有成績優異,考個好大學這一個出路。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7歲之前就已注定,很多父母沒明白這個道理。
01:看孩子表現出的天賦
孩子還孩童時期就會表現出自己的天賦,有的孩子對音樂特別敏感,有的孩子對色彩格外鐘愛。這些天賦都是老天賜予孩子的禮物。
很多家長關注的就只是孩子的應試能力,比如認識多少個字,能算出多少以內的加減法,會說多少英文單詞等等。
這些能力只是孩子素質的一方面,并且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步成長。但是天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要因為關注這些邏輯能力而忽略了孩子的感知天賦。
幾千年前孔子就說過「有教無類」,對于不同的孩子要因材施教。
父母不要只把眼光局限在成績上,多看看孩子的不同可能性。
0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有些父母覺得7歲的孩子還很小,他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雖然7歲的孩子不懂很多事情,但是他最起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其實從小就能表現出來。有的孩子可以安安靜靜坐在那里看書,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有的孩子專注力很差,十分鐘都堅持不下來,這就是性格上的差別。
家長們可以去引導,去培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但是也應該清楚,一個本身對學習沒興趣,志不在此的孩子,就沒必要期望他今后成為一個學霸了。
天賦和努力的差別是巨大的,讓你的孩子用努力去跟別人拼天賦,最后換來的只會是失望。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他們找到自己正確的賽道。不要把學習變成一種給孩子的壓力,這才是明智的父母該做的。
03:允許孩子的平凡
俗話說三歲看老,在孩子7歲之前,其實就已經能大概知道孩子今后的上限在哪里。
父母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但是龍鳳畢竟只是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還是平凡的碌碌眾生。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底氣,也是他們成長的土壤。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的平凡,不要去給他們那麼大的壓力。
有些父母把自己的夢想和遺憾留給了孩子,把孩子當作了他們彌補自己人生缺憾的工具。
因為他們平庸,所以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可是你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又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一定要做到呢?
站在山頂的永遠只有極少數人,但是山腳下的煙火人間也未嘗不是另一種幸福。
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品行端正,那麼即使他不是站在金字塔尖的那群人,他的人生一樣有意義。
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把格局打開,眼光放遠。不要因為自己的狹隘,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END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