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帶孩子在小區玩,老遠就看到隔壁鄰居小孫和她的婆婆在吵架,離得近了才知道,原來是小孫在抱怨婆婆還讓孩子穿著開襠褲在小區里玩。
小孫婆婆帶孩子回家后,小孫也是朝著我吐槽了一大堆,埋怨老人固執,吐槽老人總是給孩子穿開襠褲,明明自己買了那麼多紙尿褲,就是不聽就是抬杠,也不看看現在天都涼了,老人帶娃就是這點不放心,怎麼說都不聽。
其實年輕寶媽和老人,真的很容易在給孩子穿「開襠褲」和「紙尿褲」的問題上發生矛盾,老一輩的人都習慣給孩子穿開襠褲,畢竟以前養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而年輕寶媽覺得有更好的紙尿褲不用,反而給孩子穿開襠褲是不科學的育兒方式。
第一,一代一代人傳下來的
老人熱衷于給孩子穿開襠褲,是因為一代一代人都是這麼過來的,他們小的時候穿開襠褲,養我們的時候也是給穿開襠褲,所以在他們的認知當中,小孩子就是要穿開襠褲,而且穿開襠褲非常的方便,大家都是這麼過來人的,誰說不好用?反而被老人埋汰。
第二,心疼錢覺得太浪費
以前的時候家里面條件不好,那時候養孩子別說尿不濕了,連小孩子的衣服都是穿的哥哥姐姐傳下來的,就算是想給孩子穿尿不濕也沒那個條件。也有一部分老人是心疼錢,一天孩子尿不濕要用好幾個,一個月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老人節省習慣了不舍得浪費這個錢。
第三,找借口覺得尿不濕不好
很多老人都比較嘴硬,「尿不濕不透氣」孩子穿了容易紅屁屁,怕給孩子捂出病來。而且覺得給孩子來回換尿不濕太麻煩,不如穿開襠褲上廁所非常方便,直接把尿把屎就把問題解決了,省的一遍遍給孩子洗屁屁。
小孫就因為「開襠褲」的問題總是和婆婆吵,其實不只是開襠褲,婆婆從小孫孕后期的時候,就開始在家自制「尿布」和「尿墊子」,還翻出來了一些其他家給孩子穿過的衣服。
小孫對于婆婆給孩子用「尿布」意見也很大,主要是尿布不好用,換洗特別的麻煩,而且孩子尿了以后立馬就要換,晚上哪次沒注意,就很容易導致孩子紅屁屁。
小孫知道婆婆也是好心,畢竟手工做尿布洗尿布也是個辛苦活,但是小孫不想看孩子遭罪,但為了婆婆的面子,小孫也只能是趁著婆婆不注意,給孩子正常用尿不濕,婆媳倆家就像是打游擊戰一樣你來我往。
後來孩子大了一點,婆婆就開始給孩子穿開襠褲「把尿把屎」,但是在小區里,別人家孩子都是穿著尿不濕,只有自己家孩子開襠褲露著感覺很不文明,而且孩子們湊在一起玩,隱私部位也很不衛生,所以小孫總是勸婆婆不要再給孩子穿開襠褲,奈何老人脾氣也固執。
第一,孩子的個人衛生問題
現在不是以前了,以前我們小的時候污染少,孩子隨便在土地上玩,純天然無公害,根本不去擔心感染細菌的問題。但是現在不一樣啊,誰敢保證土里面沒什麼污染物?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各種基建土方,萬一滋生細菌導致孩子[私.處]感染,那孩子就遭罪了。
如果孩子穿開襠褲,喜歡就地坐,萬一有小玻璃渣之類的,很可能劃傷孩子的屁屁,而穿尿不濕的話就能有效的保護孩子屁屁。當然了,大家可以選擇在家給孩子穿開襠褲,出門玩的時候換上尿不濕。
第二,孩子的「如廁問題」
很多老人都覺得給孩子穿開襠褲,孩子「排尿排便」會非常方便,孩子也不用費勁兒脫褲子,直接蹲下就把個人問題解決了,大人也省事了。
但是穿開襠褲總有個年齡限制,不可能孩子上幼兒園了還繼續穿開襠褲。如果孩子還習慣蹲下就拉臭臭,很容易拉褲子里,到時候父母又要重頭教孩子練習如廁能力,反而更耽誤事了。
所以說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讓孩子正常穿褲子鍛煉孩子的如廁能力,有些事情可能剛開始麻煩一些,但是越往后越順利。
第三,孩子的「性別意識」培養
我們大人永遠是希望孩子生活在一個安全無憂無慮的世界,但是周圍總是有一些負面信息的報道,一些傷害孩子的行為讓人不得不防,所以教育孩子的安全意識也很重要。
等到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孩子也不可能一天24小時處于我們的視線范圍,所以說孩子的性別意識建立和個人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就很重要了。起碼孩子上了幼兒園也知道,自己哪些部位不能讓人碰,自己也不能陪異性小朋友的某些身體部位。
其實有關「穿開襠褲」和「尿不濕」的爭論,大家可以認真討論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穿開襠褲,比如在家里穿問題不大,等出門了可以換上紙尿褲,等孩子大一些的時候,開始鍛煉如廁能力了,就慢慢戒掉開襠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