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于朦朧被爆墜樓離世的時候,不少網友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
可後來于朦朧的工作室突然發布訃告,警方也第一時間介入調查,對外公布此事已排除刑事嫌疑。
本來事情到此應該塵埃落定,結果短短一天內,網上謠言四起,有的人被誣賴成殺人兇手,不得不報警自證清白,有的明星刪掉悼念動態都被追著罵。
更有甚者,大批量沒有根據的于朦朧陰謀論瘋狂在各大平台轉發。
這些事情背后到底藏著什麼?
今年9月11號,娛樂圈里突然傳出了一個噩耗,那就是演員于朦朧墜樓身亡。
最開始不少網友甚至路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畢竟于朦朧還這麼年輕,而且這些年來在娛樂圈的口碑也特別好,怎麼可能突發意外?
但後來工作室的證實,還有警方給出來的公告都在證明這件事情是真的,在大家惋惜的同時,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傳出來一些毫無根據的消息。
最開始這件事兒是狗仔先爆出來的,說于夢龍在頭天晚上和朋友聚餐,第二天凌晨2點多的時候,一個人回了臥室,把房間的門給反鎖了,打算休息。
剩下的那些朋友在客廳里面大吃大喝,等到第二天6點大家已經散場,打算下樓各回各家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于朦朧的尸體,還有他口袋里的兩塊勞力士手表。
目前知道的這些碎片化信息瞬間點燃了網絡,有的網友猜是于朦朧遭遇了債務危機,有的網友猜他是被人謀害,還有人猜到同性之間的那些事兒。
大家猜得也有理有據,畢竟就算于朦朧真的有抑郁癥,之前不火了那麼多年都忍過來了,現在好不容易熬出頭了,明明第二天就要去央視錄制節目,怎麼可能頭天晚上想不開?
再加上網上流傳的那些案發現場圖片,包括但不限于被摳開了的紗窗,紗窗旁邊的抓痕,還有類似于掙扎的印子都讓不少網友腦洞大開。
不少人都覺得于朦朧不可能自己把紗窗摳開,更不可能拋棄自己的狗狗和媽媽,尋短見。
以至于不少人都忽略了警察給出來的官方調查結果,想盡辦法在網上散播各類陰謀論,就連鬼神之說都出來了。
這不由得讓人想到了當年的喬任梁事件,當初喬任梁因為抑郁癥離世,警方在調查之后也排除了他殺的可能性。
但到現在為止,網上傳的那些塑料頭套、SM等謠言甚至還沒有停。
就連喬任梁父母曬出自己正常生活的小片段,也都被不少網友給理解成向大家求救以及被一些人控制。
哪怕喬任梁父母不止一次站出來解釋澄清都沒有用,雖然大家的出發點是好的。
但是這些謠言繼續流傳,不僅會傷害到逝者的名譽,更會讓逝者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永遠都沉浸在痛苦里。
這類悲劇事件里的網絡暴力和謠言的危害被無限放大,部分網友哪怕最開始的心是好的。
但是僅憑著這些捕風捉影的信息就隨意編造言并對外擴散,不僅是缺乏對生命的敬畏,更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不負責。
如果長期為了滿足大眾的獵奇心理去散播這類謠言,只怕這類悲劇會不斷被擴大。
于朦朧墜樓身亡的消息傳出去之后,不少人都覺得又可惜,又心疼,但也有一些人無端被卷入了輿論的風暴。
就比如導演程青松,不少網友根據網傳的現場照片里的模糊人影對比,迅速鎖定了一名男子的身形和程青松有幾分相似。
于是,大家就猜測于朦朧生前聚餐的那幾位朋友里面有程青松。
結果程青松被嚇得連忙出來澄清,說自己當時和另一名演員在研究晚上聚餐還把聊天記錄都甩出來。
為了避免被網暴,他還把自己下午在北京展覽館看時裝發布會的行程全都曬出來了,甚至在微博公開,自己已經報警。
但就算這樣,依舊有一些網友質疑程青松是否在聊天記錄還有行程上作假,對其進行持續性攻擊。
還有一個無故被牽連的就是邢菲,這小姑娘前段時間剛因為《生萬物》里的蘇蘇一角火出圈,之前還和于朦朧一起合作過《明月曾照江東寒》,兩個人算是圈內的好友。
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后,邢菲第一時間發文表示質疑,說希望這一切都是假的,當時很多網友都在感嘆她特別念舊情。
結果沒過多久,邢菲的這條動態就被刪除了,先發后刪的舉動被很多網友指責蹭熱度,不尊重逝者。
也有人理解,邢菲或許是因為過于震驚,悲痛過度,才把博文刪掉的。
就像我們普通人遭遇了什麼事情之后發朋友圈一樣,大家都會隨著情緒去決定發什麼刪什麼。
而且,後來邢菲再次發文,希望于朦朧能夠在另一個世界安好,就足以證明她當初發微博的時候,可能并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或者不夠冷靜。
網友不應該因為她先后兩次發布就給她扣上忘恩負義的帽子。
還有楊冪,因為生日正好撞上了于朦朧的生日,即便沒有大張旗鼓辦,依舊因為其他熱巴發的生日祝福,兩人都被罵不應該慶祝。
其實這類事件在其他國家的明星身上也有發生,就說韓國明星金賽綸,25歲的她在家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韓國警方雖然判定是自盡,但是依舊有不少網友根據之前金秀賢和金賽綸流傳出來的那些照片,制造出各類的謠言。
甚至有些網友還編造出了各種陰謀論,就像被娛樂圈的潛規則迫害一類的流言蜚語,導致金賽綸的家人還有朋友都遭受到了特別大的精神壓力。
這類事也間接反映出了網絡環境的復雜和人性的弱點,一些網友在沒拿到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就特別容易相信,并且去傳播那些沒有根據的謠言。
不管出發點是什麼,但都會對逝者的親朋好友造成二次傷害。
而一些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不管是悼念還是不悼念,她們的行動都會被不斷的放大和解讀。
畢竟,當初井柏然因為喬任梁事件被逼退出微博的事兒還歷歷在目,這也警示了大家絕對不要偏聽偏信,一定要等官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