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母 是 半 輩 子,兄 妹 是 一 輩 子!家 裡 有 兄 弟 姐 妹 轉 一 個 吧!好 運 跟 你 一 輩 子
2023/12/03

友悌在家庭當中,「友」是指友愛,兄姐對弟妹的友愛,延伸到長輩對晚輩的友愛。包含妯娌之間,同嫁到一戶人家,這些媳婦之間,也要年長的友愛年幼的;包含同娶一家的姐妹,這個在馬來西亞是怎麼稱呼?這幾個男子之間稱,我們在台灣叫連襟,這個都屬于友悌的范圍,這緣分都是很深的;包含姑嫂之間,嫂嫂跟小姑,大嫂都應該友愛小姑。「悌」,在這裡專指弟弟對兄長,弟妹對兄姐的敬愛,恭敬、尊重,那延伸,也是晚輩對長輩的恭敬、尊重。所以這個悌道的范圍非常廣泛。

對于這個「友悌」,法昭禪師有一首偈,敘述兄弟的情誼非常深刻,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叫:「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其實這每一句,都含有很深的情義在其中,不只是對兄弟的情義,也是對祖先、對父母的這一份孝思。同氣連枝,連到那裡啊?連到祖先,連到父母啊。所以兄弟不和,父母是最難過的;兄弟能友愛,是父母最欣慰的事情。再有錢,假如兄弟不和,父母一定無法安心。

有三對姐弟,兩個姐姐一個弟弟,父母也是愛護子女,然後留了點錢,就希望給這三個孩子寬裕一點。結果就問這個大姐,這個大姐就講了,說:爸媽,我不需要這個錢,你就給妹妹跟弟弟就好了。

結果問老二,這個二女兒,二女兒說:我不需要錢,你就給姐跟弟就好了。結果問這個小弟,這個錢的事情,然後這個小弟說:爸媽我不需要這個錢,你就給我兩個姐姐就好了。當父母問過三個孩子,三個孩子的態度,都是「給我的兄弟姐妹就好」,我相信這父母會很放心,縱使他們不在了,兄弟一定會非常的互相愛護,互相照顧。

而「各自榮」,也是一體的,所以兄弟如手足,哪有說手跟足不高興,對立打架的道理。所以兄弟姐妹吵架、記怨,這樣的人生叫顛倒。假如還體會不到的話,那我們就拿手去打腳,拿腳去踢手,感受一下是不是顛倒。古人這些比喻,都是讓我們好好去體悟這些人生的道理,各自發展,但是互相照顧。人這一生,陪我們最久的,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大我們一倍,而兄弟很可能陪伴我們的人生,可能七八十年都有可能。有的長壽的,兄弟九十幾歲還聚在一起,那是他家族的造化。

而古代這些聖賢,他們非常珍惜兄弟姐妹之情誼,甚至于在面對危難的時候,都能為兄弟姐妹付出生命,在所不辭。漢朝趙孝、趙禮,他弟弟被抓去了,盜賊要把他煮來吃,他趕到現場,趕緊就站出來,說:我弟弟病很多,我比較壯,吃我好了。兄弟兩個在那裡爭著要死。我們看到這樣的事例,為之動容,古代連生命都可以為兄弟付出了,我們現在還為一點小事,幾個月不講話,甚至幾年不講話,那真是太慚愧了。

所以接著下一句告訴我們,「些些言語莫傷情」,不要因為一點芝麻小事,就傷害了這一份人生難得的兄弟之情。而這個在古代,兄弟相處,懂得忍讓,懂得禮讓,他就不會因為言語發生衝突。

所以在明朝,陳世恩,他的弟弟行為不是很好,但是他也非常柔軟,體恤備至,用一份誠心去感動他的弟弟,沒有用言語去斥責。

我們要了解,這個兄弟之間,不要常常拿著道理去要求,講理就傷情。坦白講,傷情了,也不在道理當中了。所以,重點不在講的有沒有道理,重點在心態對不對。講的都是道理,強勢了、要求了、指責了,就適得其反。所以這個「些些言語莫傷情」,還是要調伏得了自己的傲慢、自己的情緒化。

尤其,假如我們是弟弟妹妹,講話還傲慢,那鐵定長輩、兄姐更受不了,這是人之常情。為什麼?長輩、哥哥姐姐,從小看我們大的,都幫我們甚至一把屎一把尿都換過尿布的,這樣的情境,居然我們現在大了,我們拿著權勢壓自己的兄姐,傲慢了,學歷高了,壓他們,那這個不符合人情。所以,兄弟姐妹之間相處,還是要懂得恭敬,懂得禮讓,懂得不要要求對方,先把自己做好要緊。

所以就有人問他的老師說到,說我儘力已經去奉侍我的哥哥了,但是還是得不到他的歡心,怎麼辦?他的老師告訴他,你就用更至誠去奉侍就對了,你也不要去強調,去要表白你的心意。

這個話,很值得我們深思。當我們自己覺得,我已經很儘力了,其實很可能我們還沒儘力。而那一份對兄姐的侍奉,其實還是帶著條件的:我對你好,你得要對我好才行哦。這不是情義啊,這還是利害,還是自我很重。得不到想要的,情緒就起伏了,這一份恭敬就難保持了。真心啊,不會改變的。

而這個不只在言語當中要能忍,「莫傷情」,包含財物也要忍、要讓,不要去爭。

所以《弟子規》才講,「財物輕,怨何生」。言語能忍了,財物能讓了,甚至于家裡的這些工作,能主動去承擔,不去互相推諉了,那這個家庭的氣氛也會好了。

「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我們都是成人了,這一句話讀起來,就很有味道了。成年之後,可能有各自的事業家庭,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的機會相對減少,有時候一年見不到幾次。所以每一次見面,感覺彼此好像這個頭髮變白了,或者皺紋變多了。那我們當弟弟妹妹的,常常想到,這個成長過程當中,兄姐對我們的愛護照顧,常常放在心上,一有機會,表達這一份感恩,甚至于表達在對兄姐他孩子、後代的關心上面。

我自己感覺這一點也很深刻,因為我父親是長子,我們小時候是跟姑姑、叔叔統統住在一起的,感覺非常和睦,和樂融融。現在回想小的時候,一家這樣十口人,住在那個房子這麼小,奇怪,怎麼擠進去的,都覺得很,覺得現在想起來,覺得不大可思議,可是那時候雖然擠,覺得很溫暖。我現在回自己那個老家,進我的房間,那個時候是三個姐弟一起住,那是小得不得了,可是我記憶當中,我們三個還在裡面玩捉迷藏。所以,其實家裡有溫暖的時候,吃什麼、用什麼,都覺得很愉快。家裡假如都爭來爭去,都不知足了,所有最好的條件,也覺得匱乏。

而叔叔、姑姑都是後來出去成家立業,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到,每一次回到老家來,叔叔姑姑就對我們特別好,都可以感覺得到,他覺得要回報自己的哥哥跟嫂嫂。尤其是嫂嫂,為什麼?嫂嫂沒有血緣關係,都能夠這麼樣照顧他們,所以這樣的家風就是重情義、重恩義。

所以,我在看到唐朝「李績焚須」,把鬍子燒掉,就為了幫他姐姐煮個粥,因為年齡都大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還可以幫姐姐多做一些事情。

在淮陰,淮陰是在江蘇一帶,有一個官員的兩個兒子,從小就不和睦。結果後來,年紀大了,這個哥哥生了重病,可能也壽命不久了,他就把弟弟叫到跟前來。他感嘆的跟他弟弟講,他十九歲就結婚了,結婚之後,跟妻子的相處也不是很好;三十八歲,父母就去世了,所以也沒有再有父母的愛;結果兄弟又從小就不和。所以他現在就很感慨,沒有好好珍惜兄弟的情誼,悔悟了,生命卻不長久了,可能就快離開了。他談這個話的時候,旁邊這些親朋好友聽了,都為之動容。

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勿以小嫌疏至戚」,不要因為小小的不愉快,疏遠了自己至親、兄弟姐妹。所以「能得幾時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居住在一起,要多包容、多體諒,要能忍住脾氣,忍住要求。為什麼齊家之後可以治國?因為在大家庭當中,形成了非常重要的處世態度,忍讓、謙讓的這些態度,他出社會當然能跟人家和睦相處。

所以唐朝的皇帝看到這個張公藝先生,他們家是九世同堂。九世住在一起,那挺不簡單的,那都可能這個大家族,都延續幾百年都有可能,甚至更久了。孔子的後代現在八十幾世了,那他們這個大家族假如彙集在一起,可能會有十代同堂的情況。為什麼?因為我見過夫子的後代,已經七十三代到八十一代,我們都見過或聽說過了。我們接觸到的很少,假如孔子後代全部聚集在一起,可能有超過十代了。

曾經我們在南京辦課程的時候,一期的學員,居然出現四個孔子的後代,然後是七十四代,七十五代、七十六代、七十七代。然後相見歡,他們一起拍照,四代同堂,而且那個七十四代,年齡最小,輩分最大。

所以這個皇帝看張公藝先生,能把自己這個大家族領導得這麼和睦,就去請教他。皇帝請教了,臣子當然很慎重,結果在紙上寫了一段話,進呈給皇上看。皇上一看,寫了什麼?寫了一百個字,都是「忍」。這很有學問,很有哲理,這一百個字就回答了皇上所有的問題。

假如這樣了怎麼辦?忍。假如那樣了怎麼辦?忍。假如又這樣了怎麼辦?忍。人遇到一件事情,能想忍想一百次,我看也沒有脾氣了,是吧?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呢。所以「兄弟同居忍便安」。

而其實人與人會衝突,就是覺得自己有理,要去爭理了,可能就容易吵了。

所以漢朝的繆彤,這個讀書人,從小父親就去世了,四個兄弟住在一起。後來他這個兄弟吵著要分家,他自己覺得很難過,黯然神傷,進自己的房間裡,就對著上天講,「繆彤啊,你這個修身、求學問,是為了要代聖賢人教化風俗啊」。從這個話當中,我們可以領會得到讀書人的胸懷,只要讀聖賢書了,就應該代古聖先賢教化人民,不管有沒有當官,這是讀書人的本質。「而你既然要教化風俗,居然連自己的家都齊不了,那是太愧對自己所讀的學問了!」說完,就自己打自己的臉。

結果他的弟弟跟弟婦發現了這個情況,就非常的慚愧,就跪下來哀求,「大哥,您可不要這樣,都是我們錯了。」我們相信,他這個至誠心的流露,馬上可以感動他的一家人,主要還是他長久以來,其實德行在他的家人的心目當中,都是非常崇高的。只是剛好兄弟遇到一些事情,可能一時迷惑,起了貪念,起了爭奪了,而他這個至誠的反省自己,就把這一家人的良心給喚醒了。

所以這一個故事,也給我們體會到一個人生的道理:天地之間,除了「自責」,自責是自我反省,自「盡」,這個「盡」就是盡忠,盡心儘力,人不管跟自己的親朋好友相處,以至于遇到任何的人事情況,都能守住先反省自己,先問自己有沒有儘力了,不先往外去指責、要求,「自責自盡」了,就能感通啊。

因為依報隨著正報轉,沒有其它的道理可講啦。「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有沒有該反省的?我有沒有還需要再提升、再儘力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做樣看。」古人可貴,在于一言一行,都想著給後代好的榜樣,恩澤于後代。所以我們的民族能五千年不斷,就是為人父母、長輩,有這樣的胸懷。那我們現在自我重了,做什麼事情,很可能都沒考慮後代,所以整個社會的風氣快速下滑。那其它人沒學經教,「人不學,不知道」,那不能怪他,我們既已學習了,應該以天下為己任,我們要做好樣子來帶動風氣。就像師父常講的,「威儀住持有則德」,給這個社會一個好的樣子。不管是對家庭,還是在我們自己工作的團隊當中,都要這樣期許自己。

送子觀音娘娘保佑一家人安康 ! 家裡有兄弟姐妹的,轉一個吧!好運跟你一輩子!

歡迎轉載,感恩! 

孫儷現實長這樣!路人鏡頭成「最強卸妝水」,粉絲:突然理解鄧超了
2025/05/10
幸好章子怡當初沒嫁他!國際章前任「富豪男友」59歲近照曝光,昔瀟灑男神變「白胡子爺爺」,網狂讚:沒嫁是對的
2025/05/10
被兩個前夫「實錘劈腿」,離婚后消失9年,47歲她終于又翻身了
2025/05/09
《紅樓夢》薛寶釵扮演者現狀曝光!住加拿大豪宅,60歲仍似少女,至今不婚不育
2025/05/09
迪麗熱巴「童年照」全網瘋傳!對比現在「五官零變化」,粉絲:從小美到大不需加工
2025/05/09
「不老童星」9歲停止生長,40歲還在「演孩子」,娶校花被嘲像母子
2025/05/08
74歲的張紀中「用現實」證明,內娛中老夫少妻有多「殘酷」,評論區:各取所需的下場
2025/05/08
15歲開演唱會,憑一首歌「賺2億」,春晚都請不動他,卻沒人說他「耍大牌」
2025/05/08
男子活動現場「直愣愣緊盯」劉亦菲,害她頭都不敢抬,得知男子「真實身份」后,網友:難怪女神也得罪不起
2025/05/08
被王菲「橫刀奪愛」,好不容易苦盡甘來,丈夫卻又因抑郁癥猝然離世
2025/05/08
知名男星自曝!團隊成員遭遇飛車黨:包包被搶,護照丟失
2025/05/07
57歲金星與老公漢斯,巴黎喝下午茶被偶遇!「打扮妖艷」卻被路人議論:越來越男相
2025/05/07
去母留子!知名女演員嫁給投資大佬,卻遭老公和小三聯手上門奪子,如今的她怎樣了
2025/05/07
被譽「中國第一矮星」身高僅有1.28米,卻娶4任美嬌妻,如今事業愛情雙豐收
2025/05/06
原來孫儷嘴角的「不是痣」!難怪孫儷一直不去遮蓋、清除它,是有「特殊含義」在
2025/05/05
他曾與劉濤「同床共枕4年」,如今年過六旬依舊未娶,劉濤坦言「很愧疚」
2025/05/05
知名女星被曝倒賣粉絲禮物,粉絲質疑卻被工作室要求道歉!網全心寒:「以為真心換真心,卻被明碼標價」
2025/04/30
賈玲43歲生日宴生圖暴瘦!網驚呼:這哪是復胖,瘦到認不出
2025/04/30
拒絕胡歌和霍建華示愛,最后「只用15天」就嫁給別人,近照「這狀態」說明一切
2025/04/30
章子怡下領獎台「摔倒」,隔天坐輪椅現身區間車站,網友:一個月前就有人提醒她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