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爺今年72歲,自從去年被確診胃癌做完手術后,一度認為是自己吃的太好才被癌癥盯上了。
出院后便忌口各種所謂的「發物」,雞肉、牛肉、羊肉、雞蛋、花生等食物統統不吃,只吃面條、蔬菜、水果,希望餓死腫瘤。
家里人輪番上陣勸說都沒用,眼看著馬大爺瘦的只剩骨頭了,便趕緊帶他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蛋白質、能量攝入不足,癌癥還復發擴散了。
醫生告訴馬大爺,腫瘤是餓不死的,即便不吃肉類,腫瘤也會從身體內獲取養分,一旦出現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不說,抗腫瘤的能力也會下降。
有研究發現腫瘤患者花生吃多了會增加癌癥擴散風險,真的是這樣嗎?
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癌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癌癥患者食用花生確實可能增加癌癥轉移風險。
不過,營養學主任醫師、中國營養學會科普委員葩麗澤指出:只有大劑量的食用花生(一次吃250克以上)后一小時左右才會增加癌癥轉移風險,少量食用花生并不會導致癌癥轉移。
而且適量食用花生還有防癌作用,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醫師蘭茜指出:適量食用花生能降低中年女性患腸癌的風險,因為花生紅衣中的原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質,可干擾癌細胞增殖和生長。
但并不是所有花生都能吃,中日友好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楊志英提醒:發霉的花生和土榨花生油中含有致癌物黃曲霉素,長期食用會增加肝癌風險,就別再吃了。
癌癥轉移是指癌細胞離開原發病灶,經由血液或其他系統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并長出新腫瘤的過程。
癌癥轉移的步驟是癌細胞先脫離原來的腫瘤,進入血液或淋巴系統,附著在血管壁或淋巴管壁上,并進入新器官,且躲過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在新位置生長、繁殖出來。
癌癥一旦出現轉移擴散,就可能造成相應器官的功能障礙,從而引發下面幾種明顯癥狀!
1、淋巴結無痛腫塊
如果腹股溝、鎖骨、脖子、腋窩等處能摸到無痛、質地較硬的腫塊,要小心癌癥淋巴結轉移所致。
2、不明原因的消瘦
癌癥不斷發展增殖,需要耗費很多營養物質,任之發展就可能導致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食欲下降、貧血等癥狀。
3、其他特殊癥狀
癌癥一旦發生轉移,就可能引發其他癥狀,轉移到大腦就可能引發惡心、頭暈、運動障礙等;轉移到肝臟,就可能引發黃疸、腹痛等癥狀;轉移到骨骼,就可能會引發病理性骨折、劇烈疼痛等。
4、不明原因的低燒
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厲害,它會和正常細胞搶奪營養物質,甚至餓死正常細胞,從而引發不明原因的低燒癥狀。
腫瘤患者本身受放化療藥物、病痛的折磨及味覺改變等影響,會有食欲差的表現,如果忌口的話,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會影響患者后續的治療。
因此,癌癥患者不宜盲目忌口,應該注意飲食營養均衡,真正要少吃的食物是這幾種!
1、燒烤、油炸食物
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主任醫師孫浩提醒:燒烤、油炸類食物在烹飪時會產生
環芳烴類、苯并芘等致癌物質,增加致癌風險。
2、高鹽食物
孫浩醫生表示:鹽分攝入過多,會導致胃黏膜被破壞,從而增加胃癌風險。
3、霉變食物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臟腫瘤診療與研究中主任醫師陸蔭英指出:霉變的食物中含有黃曲霉素,可能會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一旦發現食物霉變要及時扔掉!
4、高糖食物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凌軼群指出:長期食用高糖食物,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和肥胖風險,還可能會造成內氧化應激、免疫功能障礙,甚至增加腫瘤風險。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營養科營養醫師徐柳青提醒:腫瘤患者要保證科學飲食,注意下面幾點飲食建議!
每天攝入新鮮蔬菜和水果。每天要有肉、豆類、蛋類、魚類、奶類等高蛋白食物的攝入。主食品種要豐富,避免總吃過度加工的食物。保證優質脂肪的攝入,適當多吃魚類。
想要餓死腫瘤的想法并不可取,事實上不吃營養物質只會讓身體抵抗力變得更差,預防腫瘤的能力下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保證飲食營養均衡全面,主食品種盡量豐富,還要保證優質脂肪的攝入等。
參考資料:[1]《癌從口入?提醒:這4種常見食物竟然是癌癥加速器!》.科普中國.2023-05-14[2]《為什麼有些癌癥會轉移,而有些卻不會?》.果殼.2020-01-10[3]《癌癥為什麼會轉移?4大表現可能是身體在「報警」!輔助抗腫瘤,試試這3招》.我是大醫生官微.2019-03-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