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導讀:李時珍稱它「通結氣、利腸胃」,民間俗稱「黃瓜菜」,看到莫忽視
春天一到,田野里的各種野草野花都開始瘋狂的生長,一天一樣, 一開始是「草色遙看近卻無」,慢慢的就是郁郁蔥蔥一片綠,這麼茂盛的野草野花,種類多到數不勝數,很多野草都被農民稱之為害草,只要少量的會被當野菜來食用,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吃野菜的也少了。
但是你知道嗎?這些看似毫無用處的害草、雜草、若是你能認清它的價值,就能為生活帶來很多好處,我國的先人們早就知道利用野草來治療多種疾病,能用來作藥的野草被人們稱為草藥,就像今天咱們要說到的這種野草,它被著名的李時珍說它能「通結氣,利腸胃」,能清熱消腫,在民間俗稱「黃瓜菜」,可惜的是這種野草,知道它價值的人卻不多。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多多少少都吃過一些野菜 ,但是說到「黃瓜菜」,知道的人卻不多,其實它不是咱們常說的黃瓜,而是一種菊科的植物,通常作一年后或二年生,大名叫做「黃鵪菜」。
黃鵪菜常生于林邊,路邊,荒野、林緣、山坡等,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能見到,并且在農村的房前屋后墻角,及一些空地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因為比較常見所以,很多人都對它視而不見。
黃鵪菜的莖直立,葉片是長條形的,葉片的邊緣有一些鋸齒形的花邊,每年的四五月份自基部抽出一枝或是數枝的花箭,一般是開出的花是黃色,典型的菊花類的植物。
嫩嫩的黃鵪菜的葉片翠綠,形如菠菜,看著嬌嫩可口,其實是黃鵪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野菜 ,李時珍除了說它的藥用 價值外,還說它「其氣如瓜」,就是得名黃花菜,慢慢的就被叫成「黃瓜菜」了。因為黃鵪菜的分布較廣,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能見到,所以它還有很多的別名,為了讓廣大的花友能夠認出,所以我就列出了一些常見的名字,看看是不是你家鄉的叫做,比如說毛連連、野芥菜、黃花枝香、野青菜、還陽草。看到還陽草這個名字,很多人都很好奇為啥會有這個名字呢?這主要是因為黃鵪菜的生性強健,如果將它拔掉,葉片有點枯萎后,只要遇水就能再次恢復到翠綠的模樣,所以就有了還陽草的稱呼。
黃鵪菜的嫩莖和花都可以食用,在民間一些老人通常會采摘一些來食用,可以焯水之后晾拌,也可以用淡鹽水浸泡一天后去掉苦味,燉湯,清炒等等,還能腌成泡菜。
作為野菜,黃鵪菜雖然不如薺菜,曲曲菜那麼有名,但是它的營養價值也是很高的,它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鈣、鐵、鋅等等,還有一些對心腦血管有用的酚酸等微量元素。作為藥物,它全草都可以入藥,內服煎湯,也可以搗碎外覆,有著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功效。
據了解現在黃鵪菜一斤能賣20元,曬干后更貴,一斤能賣70元左右,可惜的是農村人知道它價值的不多,淪為雜草,所以朋友們若是看到黃鵪菜,不要再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