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秦漢時期對付匈奴時,為何要在邊關大量種榆樹?原來竟有如此奇效
2024/04/14

秦漢時期在對付匈奴時,為何總是選擇在邊關種榆樹?這一看似普通的舉措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高明手段?是戰略布局,還是文化傳播?這個看似簡單的軍事舉措,是否蘊含著深刻的謀略和智慧?

一、匈奴之起源:貪婪驕橫久不息

匈奴,起源于戰國,興于秦漢。其先民生活于北方草原,因地廣人稀,遷徙頻繁,漸被中原諸國所不理。至戰國中晚期,秦國稱霸,匈奴乃聚為部落,強者為長。其民性貪婪驕橫,乘中原諸國浴血廝殺之隙,敢于屢屢侵邊掠地,尋得財物,擄美女而去。

中原人士深惡其盜匪作風,然禮法之邦不便與野蠻同流,故對其侵擾多不理會,進而助長匈奴氣焰。匈奴部落日大,人丁興旺,貪婪性格亦因人丁眾多而更甚。

其民久居北方,狩獵為生,騎射來去,戰斗力自強。值中原分裂,匈奴族長蹂躪稱霸, 拉攏各部曲從中興。屢屢侵擾,中原無暇理會,匈奴部落中人更加目中無人,仗勢欺人。

二、秦朝建長城無濟于事:死物終難拒生靈

及至秦統一,匈奴盜眾仍不避諱,敢緊逼長城要害。當時秦皇極力北伐,欲「使匈奴遠離中國」,奈何「走馬斷流水,占據隘險」,大敗而還。秦始皇惱羞成怒,遂下令在邊境遍植榆樹,作為天然屏障,又命蒙恬將軍在榆樹林設置伏兵。

此舉可謂殺二鳥,一舉多得。然匈奴人雖戰斗兇猛,卻不失智慧,旋即洞察秦國用意,改從榆樹林橫斷之道而入。中原軍隊雖屢屢設下埋伏,匈奴人左突右沖,仍屢屢得手,中原人士但覺不解與氣餒。

后人總結歷史得出結論,所謂「死物終難拒生靈」,縱如萬里長城,亦只能壯國威,警示匈奴,而無實質防衛之用。始皇朝堂大臣屢次建言秦皇修長城無用,宜撤軍回防。奈何秦皇性格剛硬,偏信巫師李斯建議,終不見效。神武如此,人定勝天乎?

三、和親之策大敗而歸:嗜血如命終難休兵

秦亡漢興,匈奴依舊擾邊。漢高祖心系猛將,遂大舉用兵,欲以武力掃平建文明,然終不敵善戰的匈奴而敗。此役可謂兵敗如山倒,震撼中原人心。高祖聞報大驚失色,怒不可遏,當即下令將帥歸罪于左右,欲斬令其贖罪。

而漢高祖終是一代梟雄,穩定局勢后轉而求和,使漢匈兩國和親十余年。這和親之策看似美妙,暫時止住侵擾,實則偏安一隅。

匈奴民性嗜血如命,怎肯就此罷手不戰?

果不出數載,匈奴復興兵禍,邊境之民再度涂炭。東漢初期,漢光武帝即位之初,中原剛自亂世中復興,國力不能與匈奴一戰。他只得再次迎合和親,漢匈和平方得以維系。然而歷史終有天理,屢屢背義的匈奴終究難逃下場。

光武帝為人聰慧,深諳匈奴爾虞我詐之心態,寧可暫時委曲求全,伺機報復。遂派心腹宦官出入匈奴腹地,暗中探聽虛實。令匈奴放松警惕,中原方得喘息之機。

四、榆樹之力破匈奴:天生屏障何須鐵騎沖鋒陷陣

漢武帝時期可謂漢朝鼎盛之世,國力強盛,兵馬充足。武帝既懷揣「反客為主」宏圖大志,又不滿漢匈邊患不斷,遂命名將出擊匈奴。次年大日,兩軍建功,中原軍隊大獲全勝。此番勝利歸因于何等因素?

據史籍記載,苦戰十余載,漢軍仍難取揚眉吐氣之勢,匈奴來犯即顯失措。豈料此次輕取如反掌,使得匈奴人對中原實力忌憚不已。

究其奧秘,漢軍此番運用「天之道,利而不害」之策——大量種植榆樹作掩護。眾所周知,榆樹枝杈分叉,各行其道,雜亂不堪。

匈奴習騎馬于廣袤草原,一旦身陷榆樹密林,騎兵之勢如虎添翼,反難展現。中原軍隊深諳此理,于是錄用大量戰俘在前線種植榆樹。匈奴由不得不繞道行軍,稍有蹉跌即陷入恐慌,再遇伏無力回天。

而中原軍隊熟知地形,虛實得宜,遂得此漂亮勝利。自此,善戰的匈奴再不敢輕舉妄動,北疆得以數十年安生。可見,天生的屏障雖不若兵馬力量直接,卻也可以在無形中化解危機,功在國家社稷!

漢武帝得勝后深感榆樹之用,遂命邊疆一帶樹林更密,以防不測。又多屯重兵于要沖,戒備森嚴。中原國力充沛,匈奴不敢造次,遂得長治久安。

五、明顯衰微難敵外虜:家貧如何御寒

數百年過去,匈奴早已不再是漢人心頭大患。及至明朝后期,部分北方少數民族崛起,再入中原,如滿清建立之后便長袖善舞地坐大。明朝中晚期,國勢日微,皇權旁落,宦官與奸臣當道,邊關守軍忽左忽右,藩王坐擁重兵不受節制......縱觀種種跡象,不難發覺朝局有如亂麻難解。

此時外患再起,害及社稷根本。

明英宗時期曾大舉北伐,直取匈奴腹心,焉知不敵以至身陷虜中,國破家亡。此番失敗,原因有二:其一,明朝國勢潦倒,疲于應對;其二,英宗過于自負,輕敵冒進。軼事中又見尚寬認為應「修復古長城,構筑炮台」以自保。然一貧如洗之國,哪來財力修城筑炮?此舉終難奏效,亦成王朝末路一景。

六、匈奴終究是過客:善意共處乃上上之策

綜觀歷史,匈奴其實只是漠北落落大汗,非中原王朝不世之仇。每每興兵相侵,也只因利益交鋒,并非刻骨仇恨也。我輩居今朝,已無須憂慮匈奴威脅,然換個角度想想,某些政治局勢實則相似。適者生存,善意共處,方為上策。苛責他國,勢必報復;邊境樹木,終非長久之計。

今日社會,和平共處才是正道。列強雖強橫跋扈,終非常客;小國雖弱小如螻蟻,亦非任人宰割。共謀發展之道,各取所需,互利互惠,方為上策。邊境之爭,利益為上;樹木防線,去留難定。不如拋棄前嫌,團結向前看,這才符合時代潮流。

七、結語:愛護環境保衛家園 人心向善好生存

綜上所述,匈奴雖歷來擾邊不斷,終究是風云變幻,難立足中原。中原王朝應持之以恒,善意引導;方顯道義仁風,化解歷史遺留問題。

再者,當今世面,和平發展方為大勢。環境更需呵護,終究關系人類生存。橡樹、楊樹均可抵御風沙,代替榆樹防線。立法嚴格保護林木資源,應力遏制濫伐亂砍;開展植樹造林,為子孫后代留綠水青山。唯此方途,人心向善,方得好生存。

開完豐田榮放RAV4,再在朋友的本田CRV,對比發現差距真的大
2023/07/25
2024款保時捷卡宴Coupe到店,外觀更顯帥氣,內飾科技感全面提升
2023/07/25
蘭德酷路澤(港版)曝光,全部采用3.5T引擎,預售68萬,會火嗎
2023/07/25
2023款雷克薩斯RX350來了,即將亮相國內,V6引擎+全時四驅,帥氣
2023/07/25
俗稱豐田牌「頭等艙」,新款豐田威爾法來了,質感一流,氣場強大
2023/07/25
百萬「豐田」車內臭烘烘 ?維修工拆開座椅,車主表示難以接受
2023/07/25
網購2000萬法拉利 ,3天后收到「玩具車」,商家:花多少錢沒數 ?
2023/07/25
「山雞哥」身價過億,卻一輛舊車開10年?看到車標,是我也不換
2023/07/25
全球首款「Apple Car 」開始路試!采用非充氣式輪胎,明年官宣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