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名下1590萬股權再被凍結!
已經記不清,這是法院第幾次對趙薇做出判決。
只知道,曾經的趙薇光鮮亮麗,身價百億,可如今她卻如同過街老鼠,連8000塊錢都還不起。
身為「劣跡藝人」,復出不可能,如今名下公司又接連出事。
恐怕如今的趙薇,已經淪落到走投無路的地步了。
不過,趙薇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15歲的女兒「小四月」身上。
大家可以發現,「小四月」近段時間,異常活躍。
又是開賬號,又是走機場的,頗有種「出道」的意味。
那麼,趙薇會憑借女兒東山再起嗎?
當年一部《還珠格格》橫空出世,趙薇飾演的小燕子瘋瘋癲癲又靈氣逼人,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
那會兒不管是街頭巷尾的海報,還是家家戶戶的電視屏幕,幾乎都被她的身影占據,就連小孩嘴里哼的都是劇中的插曲,說她是現象級巨星一點不為過。
可那時候誰能想到,這個紅透半邊天的女演員,後來會一步步把自己的路走得稀爛。
2001年,一組她穿著印有日本旭日旗圖案服飾的照片突然傳開,瞬間引爆了全網。
那時候她出面道歉,但很多人心里的疙瘩始終沒解開,這成了她身上第一道洗不掉的污點。
2004年,有消息說趙薇因為酒館的利益糾紛,竟然帶著20多個人,把懷孕的閨蜜鄒雪給打了。
孕婦本就需要特殊照顧,還是曾經親近的人,下手這麼狠,這事一曝光,公眾對她的印象徹底跌到谷底。
大家實在想不通,一個熒幕上活潑可愛的女演員,現實里怎麼能這麼囂張跋扈,連基本的底線都沒有。
不過,趙薇在事業上的野心可不止于演戲...
趙薇開始往資本圈鉆,跟馬雲這些商業大佬走得很近,借著這層關系,她在資本市場混得風生水起。
投資阿里影業那波操作,讓她一下子套現23億,巔峰時期手里握著近20家公司的股份。
那會兒的她,早就不是單純的演員,更像是個手握資本的大佬,風光程度比起當明星的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隨著在資本圈混得越來越好,趙薇的膽子也是越來越大了。
2016年,她成立了龍薇傳媒,這家公司剛注冊沒多久,連正經業務都沒開展過,說白了就是個空殼子。
可她就敢憑著這個空殼,拉上30億的杠桿,要去收購萬家文化。
可外人哪里看得出來她這招「空手套白狼」計劃,所以隨著萬家文化的股價往上沖,不少散戶也跟著往里砸錢,想著能分一杯羹。
可沒過多久,這事兒就黃了,收購計劃突然中止,股價一下子跌得稀里嘩啦,那些跟風入市的散戶虧得血本無歸,有人一輩子的積蓄就這麼打了水漂。
面對這麼大的風波,趙薇那邊不僅沒半點反思,反而一個勁地推卸責任,說什麼市場變化快,把自己摘得干干凈凈。
這波操作徹底惹怒了監管層,2017年,證監會直接出手,給了她30萬的罰款,還下了5年市場禁入的處罰。
這對把資本玩得團團轉的趙薇來說,無疑是斷了一條重要的財路。
本以為吃了這麼大個教訓,她能收斂些,可沒想到,這只是開始。
到了2025年,更丟人的事來了,她因為一筆1.4萬的債務沒還上,被列入了失信人名單。
說出來可能沒人信,當年隨便一出手就是幾億幾十億的人,竟然會被這點錢難住,成了別人口中的「老賴」。
更糟的是,2025年7月,她名下公司的股權被凍結了1590萬。
這意味著手里能流動的資產又少了一大塊,想再通過資本運作翻身,基本是沒可能了。
從當年呼風喚雨的資本玩家,到如今被債務和凍結股權纏身的失信人,這落差大得讓人咋舌。
當初要是踏踏實實演戲,或者在資本圈守點規矩,也不至于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可她偏要一次次挑戰底線,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如今她竟生出了靠女兒翻身的念頭...
以前的趙薇,對女兒小四月的隱私看得比什麼都重。
那會兒不管媒體怎麼蹲守,想拍張孩子的正臉照都難,她把女兒護得嚴嚴實實,生怕孩子被過多關注打擾了正常生活。
那時候大家還覺得,不管她在外面怎麼折騰,對孩子倒是挺上心,可現在再看,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自從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趙薇對女兒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開始頻繁把15歲的小四月推到鏡頭前。
2025年5月,她干脆讓女兒開了社交賬號,上面時不時發些日常照片,沒多久就攢了不少關注。
到了7月,母女倆在機場故意放慢腳步,對著鏡頭大方亮相,那陣仗,說是特意安排的都不為過。
這前后的反差也太大了,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對勁。
以前藏著掖著生怕人知道,現在恨不得天天上熱搜,這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不用多說大家也能猜到。
果然,質疑聲很快就來了。
網友們紛紛覺得,趙薇這是想利用女兒打造「好母親」的人設,借著母女情深的戲碼洗白自己過去的黑歷史。
畢竟她自己名聲已經爛透了,想靠自己翻身根本不可能,只能把主意打到女兒身上。
可小四月才15歲,正是該安安穩穩上學、享受青春期的年紀,卻被母親硬生生推到了風口浪尖。
網上的評論有好有壞,各種猜測和議論圍著一個孩子轉,換誰都受不了。
不少人都替小四月覺得不值,好好的人生憑什麼要被母親的野心綁架?
更重要的是,現在大家對劣跡藝人的容忍度本來就低,連帶著對他們的家人也多了幾分審視。
就算小四月本身沒做錯什麼,頂著「趙薇女兒」這個身份,想被大眾完全接納,幾乎是難上加難。
所以說,趙薇想靠女兒復出的計劃,說白了就是癡心妄想。
她以為把女兒推出來就能改變大家對她的印象,卻沒想過這樣做不僅救不了自己,反而會讓女兒跟著受牽連。
到最后,可能連這最后一根「稻草」都抓不住,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